监督条例避开两国论 和平契机 学者指台独党纲如不改 民共交流难突破
2016两岸关系变局与发展座谈会,2日下午于台北举行。(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提供)
民共僵局迟迟无法打开,五二○之后两岸关系会不会生变,令人关注。两岸学者认为,新国会民进党如何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是关键,民进党必须审慎面对两岸关系的定位,避开两国论的任何意涵,释出善意,才有可能维系两岸和平现状。
二十一世纪基金会2日于台北举办「2016两岸关系变局与发展座谈会」,邀学者讨论「台湾新政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座谈会由基金会执行董事高思博、《中国时报》总主笔戎抚天共同主持。
持续对抗 两岸不乐观
成功大学教授周志杰表示,大陆体认最终还是要跟民进党打交道,但是如果台独党纲不改,民共交流不会热烈。至于立院开议后即将处理的《监督条例》,是否能提出「非两国论」版本,是未来两岸交流能否和平稳定的指标。
政治大学教授刘复国表示,民进党若持续以过去的对抗思维主导,未来两岸关系不乐观。民进党若无法以和平方式融入区域,在两岸及区域都无法维持稳定。通过《监督条例》后,接着就是《服贸》,立院如何处理,都会影响北京对新政府接受度。
但是,淡江大学教授王高成认为,纵使民进党在立院以多数通过「拿掉两国版的《监督条例》」,大陆也未必会接受,进入冷和平是一种可能性,但也许会出现比冷和平更具压迫性的做法。
台湾议题 陆仍列优先
高思博表示,两岸硬逼一方接受,不算形成新的共识。目前机会之窗还是存在,若能透过文字进一步诠释,双方即有回旋空间。如蔡英文就职时,依《宪法》宣誓「恪遵《中华民国宪法》」,即能出现诠释空间,之后再视大陆方面如何回应。
《旺报》社长黄清龙认为,选举结果出来后,大陆目前还在发展研究新的对台政策。大陆目前内政外交军事等皆面临严峻挑战,但台湾议题仍是大陆的优先事项。如今立法院开议,《监督条例》列为优先法案,内容为何,各界强烈关注。
戎抚天总结表示,台湾政局发展对两岸关系会有难以预测的影响,接下来民进党如何处理两岸关系,大陆如何回应台湾选举结果,以及立院开议后《监督条例》内容如何形成,皆需持续高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