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妇幼及生殖健康高质量发展教育计划名医科普系列之“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与诊治”访谈活动在京录制

2024年8月1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主办,北京博恩特药业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2024“健康中国行动——妇幼及生殖健康高质量发展教育计划”名医科普系列之“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与诊治”访谈节目在京录制。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国内知名的妇科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中心主任赵淑萍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普妇科主任朱颖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赵烨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杜雪教授做客CHTV演播厅,共同探讨子宫腺肌病诊疗相关问题。

赵淑萍教授、朱颖军教授、王立杰教授、赵烨教授、杜雪教授

认识子宫腺肌病

赵淑萍教授: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异常侵入到子宫肌层,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异位的内膜组织会出现出血、增生和纤维化,最终在局部形成包块,会导致子宫不均匀地增大。少数子宫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的结节或团块,临床上称为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子宫腺肌病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据临床统计,其发病率大约在7%~23%。对于有这些症状的女性,及时的医疗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医学干预措施,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赵淑萍 教授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

朱颖军教授:子宫腺肌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也较为多样和复杂,存在多种学说,但没有任何一个学说能够完全解释所有病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内陷及组织损伤修复学说。主要包括子宫内膜-肌层结合带的改变与在位内膜的内陷,以及高雌激素、高蠕动状态与结合带微损伤等因素。该理论能解释许多子宫腺肌病患者经历过生育、多次分娩或有宫腔手术操作如人流,但无法解释那些未婚未育且没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为何也会患上子宫腺肌病。

朱颖军 教授

第二种学说——苗勒管遗迹化生及成体干细胞分化学说。该学说认为,子宫腺肌病起源于子宫肌层内的胚胎多能干细胞化生,包括苗勒管遗迹化生、来自经血逆流时种植在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上皮祖细胞和子宫内膜间质祖细胞分化。该学说可以解释子宫腺肌病部分见于年轻、无婚育史、无宫腔操作史的患者,以及某些子宫浆肌层局限性病灶其周围合并存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的情况。

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学说,如炎症刺激学说、血管生成学说、上皮-间质转化学说、遗传学说、免疫学说等,都在探索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相关研究正在分子水平和组织水平上对子宫腺肌病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未来能明确子宫腺肌病的病理机制,为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

王立杰教授: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以几个典型症状为主。首先,最显著的是痛经,患者可能会经历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痛经,且痛感可能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异常子宫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前后的点滴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贫血。此外,子宫增大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几乎普遍存在,患者有时能自行察觉到盆腔中有包块。

王立杰教授

生育力低下和不孕也是子宫腺肌病的重要临床表现,约有超过20%的患者。怀孕后的患者还可能面临流产、早产和死产的风险,以及胎膜早破、子痫前期等不良产科并发症。

除了上述症状,子宫腺肌病还可能带来其他相关问题,如子宫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引起尿频、尿急或排便困难等症状。长期的疼痛和不孕问题还可能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具体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一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和诊断。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型

赵烨教授:子宫腺肌病主要依据影像学进行临床分型,包括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检查等,临床上主要分为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和局限性子宫腺肌病。

赵烨教授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指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肌层内形似小岛状、弥漫性生长。这种类型的病变往往会导致子宫对称或不对称性增大,形成所谓的“小岛状”病变,与患者的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密切相关。

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包括子宫腺肌瘤和子宫囊性腺肌病,表现为病变相对局限。其中,病灶与正常肌层组织结集形成结节或团块则称为子宫腺肌瘤;子宫肌层内出现1个或多个囊腔为子宫囊性腺肌病,囊腔内含棕褐色陈旧性血性液体,囊腔内衬上皮含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成分,又称为囊性子宫腺肌瘤或子宫腺肌病囊肿。

此外,特殊类型还有息肉样子宫腺肌病,在肌层中可能呈现为息肉样的结节,其组织学特点包括由子宫平滑肌纤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交织构成的复杂结构。一种非典型的息肉样腺体瘤,它具有恶性潜能未定的临床特点,细胞生长活跃,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腺体,类似于子宫内膜的复杂性增生,但相对少见。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杜雪教授: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过宫腔操作、子宫手术史、妊娠、分娩以及流产史等,以及是否有生殖道畸形、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病史,以及他可能影响内分泌的疾病,如高泌乳素血症等。然后,询问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以及可能的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大多数子宫腺肌病患者会有典型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症状。

杜雪教授

进一步的诊断依赖于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通过妇科检查评估子宫的大小及是否有压痛,影像学检查提供关于子宫形态和肌层情况等信息。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查,如CA125水平的测定,但CA125并非特异性指标,用于辅助诊断,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

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子宫腺肌病的“金标准”,但需要通过手术或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组织样本。

综上,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初步诊断和治疗计划。

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

赵淑萍教授: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并促进生育能力。治疗方法包括: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口服避孕药是减轻疼痛和缓解月经过多的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来缓解痛经,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胃肠道不适或肝肾功能异常的风险。口服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减轻痛经和控制出血量,尤其适用于需要避孕的患者,但有特定健康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病史或吸烟的女性,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谨慎。

口服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通过模拟低雌激素状态来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减少出血,并有助于缓解疼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等)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和减少月经量,以及缩小子宫体积,适用于大子宫或合并腺肌瘤的患者术前预处理或术后治疗。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也就是俗称的“曼月乐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适用于治疗痛经和月经过多,但可能会改变月经模式,如引起淋漓不尽的出血或闭经。中医中药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帮助缓解以痛经为主的症状。此外,一些特定的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氨甲环酸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减少出血。

治疗子宫腺肌病需要个性化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生育要求等因素,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的长期疗效和潜在不良反应。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疾病管理。

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

朱颖军教授: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的治疗方法,通常在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症状严重时考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生育条件或预防疾病恶变。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通常会采取切除局部的腺肌病病灶、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手术,以提高患者生育的可能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手段。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以及经阴道手术都是可行的手术途径。具体手术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对于弥漫性病灶或有贫血的患者,如果患者不愿意切除子宫,医生可能会采用子宫内膜破坏术,随后结合药物治疗,以及在宫腔内放置含药的节育器,以缓解症状。

对于没有生育要求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可通过开腹、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切除子宫,同时可以保留卵巢,以维持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临床上,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决策,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的利弊和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子宫腺肌病的介入治疗

赵烨教授:子宫腺肌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尤其适合那些对药物反应不佳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子宫动脉栓塞(UAE) 是一种通过血管介入技术阻断子宫动脉血流的方法,能减少病灶的血供,使异位内膜组织因缺血和缺氧而坏死、吸收,“饿死”病灶来缓解症状。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方向性和可聚焦性,将体外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的病灶区域,通过热效应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导致病灶组织凝固性坏死,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微波(射频)消融也是介入治疗的手段之一,通过产生热能来消融病灶,减少症状,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相关研究存在争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慎重选择。

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的治疗策略

王立杰教授: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子宫腺肌病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生育能力,包括改变宫腔形态、内膜容受性、激素受体调节失衡以及子宫收缩紊乱。同时,子宫腺肌病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共存,这也可能对生育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会根据患者生育计划(近期或远期)而有所不同。近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过程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年龄、过往生育史和治疗经过,以及卵巢功能和整体生育能力。由妇科医生和生殖医生共同决定最佳的生育方式,选择自然受孕、药物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如果患者宫腔条件差,可能需要先进行手术治疗再尝试怀孕。

辅助生殖技术也是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的重要选择。一般年轻且生育评估良好的患者推荐先尝试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备孕,如果半年内未能成功怀孕,再考虑辅助生殖技术。

总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面对不孕问题时,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教育

杜雪教授:患者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患者需要了解关于子宫腺肌病的基础生理知识,包括月经周期、月经量的正常范围,以及何为不正常的月经,有助于患者识别自己的月经模式是否正常,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寻求医疗咨询。患者应了解自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例如手术史、家族遗传史等,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检查。

接受治疗时,应详细向患者介绍不同治疗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此外,患者教育还应强调疾病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医生在患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后的随访工作。通过健康讲堂、宣传手册、科普视频、患者沙龙等多种途径进行科普教育,鼓励患者记录症状变化并与医生沟通。

结语

通过各位专家的分享,我们认识到子宫腺肌病作为一种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的慢性疾病,应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于这一病症的认知水平。通过疾病教育,帮助患者和公众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这不仅能帮助患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提高他们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期望通过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对子宫腺肌病的关注度,推动相关知识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能够受益。

编辑:且行

二审:耳东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