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成一趟旅程 阳明交大建筑展16日登场
阳明交大建筑所今年以「一切都是过程」为题,将建筑所1年来的设计学习与尝试,视为各种不同旅程的组合,进行实验性策展。(王惠慧摄)
阳明交大建筑所2月16起至3月17日,于艺文空间举办「一切都是过程(On Journey)」建筑展,建筑所长侯君昊指出,本次展览学生将建筑创作视为旅程,拆解成设计基础、主体发想到设计完成阶段,盼学生在展览中探索过去1年学习收获,反思建筑设计的不同面向。
本次阳明交大建筑所建筑展,主题为「一切都是过程」,将建筑所1年来的设计学习与尝试,视为各种不同旅程的组合,进行实验性策展。展场1楼包括设计基础作品,连接到上楼的楼梯以挑高光强展示设计发展过程的草图,串连到2楼的透视图、模型等完成阶段。
建筑所长侯君昊说,学生从在校学习到建筑师真正开业,包括收集资料、研究分析,产生各种图面,跟产业上下游多次讨论,都非简单而是极度复杂的过程,为提出好案,学生须在不确定性下面对挑战、决策,而这就像是一段旅程,有些能事先安排,也有些是随遇而安的探索。
侯君昊说,本次建筑展以旅程的角度,对学习过程进行拆解,旅程中最有趣的正是过程,正如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点滴,也让学生成长、收获最多,学生把建筑设计过程拆成基础训练概念、设计发展到最后的成品3大阶段,并与展场结合,重新诠释建筑设计之旅。
数位组硕一生骆维哲介绍1楼角落「Monster Structure」,就是参考自然界蕈类、菌丝生长型态的数位构筑作品。(王惠慧摄)
数位组硕一生骆维哲说,数位组学生本身多具建筑背景,在传统混凝土、钢构建筑之外,思考未来建筑走向。以1楼角落数位构筑作品「Monster Structure」为例,就是参考自然界蕈类、菌丝生长型态,尝试运算、模拟与制造,并挑战不织布等材料的结构,呈现对建筑不同想像。
走到展场2楼则呈现设计的完成阶段,包括竹东镇的林业中心、基隆海岸与基隆市政府、马祖与台北等不同居住场域的设计作品,呈现学生在不同场域、机制和议题下,如何操作不同的概念,并与观者对话。
在2楼一角则有电视播放课堂成果,建筑所每年会把不同年级、组别打散后分组竞图,去年的题目是有关AI绘图技术愈趋成熟,在艺术、漫画产业也被大量运用,学生们作为未来的建筑设计者,是否害怕被AI取代?或认为对建筑专业有何冲击?每组都有不同想法,有人认为AI可作为灵感发想源头,有些则认为可帮助后期图面输出,讨论十分精彩。
学士后组硕二生谭宇宏介绍连接到2楼的楼梯处,以挑高光强展示设计发展过程的草图。(王惠慧摄)
学士后组硕二生谭宇宏说,AI的好处是可以大量、快速把概念视觉化,他的小组从老屋改造案出发,把不同意见提到的零碎词汇,利用AI生成拼贴成图面,让AI扮演专业者和非专业者间的桥梁,简化过去多次来回沟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