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年来,江苏省“五区五高”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走在全国前列。3月19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相关情况。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1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先后承担国家18项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点,32项成果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连续三年在中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还存在专利转化率偏低、高校与企业信息不畅、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破解制约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的瓶颈。

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此次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是江苏省紧扣“因地制宜”重大要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高质量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助力全省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对江苏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江苏基本建成资源配置效率高、要素市场活力强、配套服务供给足、利益共享机制优的专利转化运用体系,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显著提升,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四大主要任务、15项具体任务,在提升专利质量、打通关键堵点、赋能实体经济、强化支撑保障等四方面重点发力,夯实专利转化运用基础,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机制,提升专利转化运用实效,激发专利转化运用活力。

在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任务中,《实施方案》提出,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健全完善覆盖专利“全生命周期”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存量有效专利进行全面盘点评价,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登记入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匹配至相关中小企业,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评价、筛选、登记、匹配全覆盖。同时,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到2025年全省累计拥有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000家。《实施方案》还提出,江苏要着力打造专利密集型企业,支持科研人员携带专利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探索“专利—产品—企业”的孵化新模式。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人才促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专利转化运用人才培养,到2025年全省累计培训专业技术转移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同时拥有“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证书”和“专利代理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500人以上。

在保障措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强化绩效考核、营造良好环境等四方面保障措施,明确了成立跨部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相关数据统计监测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具体措施。

下一步,省知识产权局将会同省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实施方案》宣贯落实工作,确保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