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房贷创设新工具、引入长期资金、提升市值管理,政策组合拳如何提振A股?

9月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金融部门发布会重磅信息连连。不仅如期推出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等有力政策,央行还首次表示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证监会则将在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提升上市公司价值方面推出多项新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记者会开始即宣布了三方面重要政策。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二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三是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则表示,近日将会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关于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安排。证监会还制定了“并购六条”,即《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支持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同时,吴清表示,证监会近期将就市值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会同相关部委推动建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等相关主体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政策组合拳出台,对市场提振立竿见影。早间开盘前,伴随潘功胜发布三大政策,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率先跳涨。上午开盘后,伴随各项具体政策陆续公布,A股三大股指快速拉涨,截至午盘,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深证成指以及北证50指数均上涨2%以上,沪指收复2800点,创业板指涨幅达到3.45%。

货币释放宽松预期,首提创设新工具支持股市

据潘功胜介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方面,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降低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调降至1.5%,同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稳定。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方面,他表示,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当前的25%下调到15%。将5月份人民银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增强对银行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将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这两项政策文件延期到2026年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方面,潘功胜提出,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

展富资产总经理钟海波对第一财经表示,央行降准释放了市场流动性,总体上给了市场一个宽松预期。宽松的资金环境,也更有利于新经济、创新经济的发展,未来有机会拉动整体经济。“当然,房地产和股票资产价格还需要一个反复消化的时间和空间,未来利率还有下行的可能,真正要等到市场需求提升,才可能驱动整体经济稳固上行。”他称。

贝寅私募合伙人祝侃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政策工具包括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有助于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向上市公司与主要股东贷款支持回购与增持股票,同样是在资金获取面给与的支持,对二级市场同样构成积极影响,但是实际落地效果可能还需要观察,比如支持上市公司与主要股东贷款支持回购与增持股票这条,现在大股东缺的大概率不是资金,而是对于二级市场的不确定性。

另有券商风控人士也表示,央行表达支持态度,但政策真正落地过程中,还需要符合银行以及各非银机构的风控要求。

一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央行创设金融工具支持股市,肯定不是鼓励“贷款炒股”,风险控制肯定会非常严格。在他看来,这或许将为未来设立平准基金提供某种基础。

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互换便利不是直接给钱,不会扩大基础货币规模。现行《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采用的是“以券换券”的方式,既提高了非银机构融资能力,又不是直接给非银机构提供资金,不会投放基础货币。

“这些创新政策对市场肯定是积极的,也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公司发展和融资,不过,资产价格还需要一个时间消化。”钟海波称。

提升A股投资价值,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吴清上午表示,将树立回报投资者的鲜明导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他还强调,要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据他介绍,到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这其中非常突出的是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在境内的股票市场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

不过,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近期证监会将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一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重点是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投资者回报导向,着力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适时推出更多包括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ETF基金产品,更好服务投资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稳步降低综合费率,这也是近期被讨论比较多的问题,现在已经走了两步,后面还有一步。

二是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重点是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全面落实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同时,引导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三是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重点是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安排,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同时,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此外,将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多渠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清障的同时,还要提高A股投资的吸引力和安全性。

据吴清介绍,证监会正积极支持上市公司改善经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国务院国资委也正在按照“一企一策”,加大对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考核力度。上市公司必须努力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公司治理规范性,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并且应当综合运用包括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今年以来,有9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召开了业绩说明会,有663家次公告中期分红达到5337亿元,有1500多家公司实际实施股份回购累计超过千亿元。

同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必须切实担负起责任。

“目前,我们已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做好市值管理。”吴清说,一是要求董事会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市值管理的基础。二是要求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大股东增持等市值管理工具提升投资价值。三是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的回购机制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提前安排好资金规划和储备。四是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并公开披露,形成市场约束。五是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应对措施,定期披露执行情况等。

此外,并购重组也是上市公司提升价值的重要方式。吴清表示,证监会近期将推出“并购六条”,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下大力气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等,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