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陈时中的类戒严

(图/本报系资料照)

最近国内新冠疫情激爆,政府已难再有1年多前大肆渲染「嘉玲」般的自傲,目前新增本土确诊案例趋向每天可能都是「嘉千」的升高,政府为维系社会动能,对防疫政策已改弦更张。然而,中央疫情指挥中心23日紧急召集双北、基隆、桃园、高雄、花莲等6县市首长举行防疫会议,凸显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实施的「类戒严」防疫似乎也到了应解除的时刻了。

4月初本土社区感染已见失控时,行政院长苏贞昌宣布防疫政策改为「积极防疫、稳健开放」,但双北市长柯文哲、侯友宜对于防疫策略究竟是「清零」还是「共存」,希望指挥中心能够「战略清晰」。陈时中当时仍保有「类戒严」的威权,回应说相关公文已寄发,若仍对执行细节有问题或不知道该怎么做,「请来文,我们会一一解答」,并「训示」地方政府应「自主应变」,不能说「不知道怎么做」等。

如今防疫乱象丛生,陈时中总算肯与地方首长直接沟通,并说出要地方政府「自主应变」,可能是因过去自夸防疫成效的「赏味期」过长,自我设限了应超前部署的想定,终而导致滚动防疫策略的步幅太小,也因此,在陈时中召开会议后,柯文哲仍提出「中央的战略是什么?」的疑问,而侯友宜则认为「以筛代隔」已缓不济急,应尽速调整中央订定的隔离政策。

我国宪法规定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画分采着重因地制宜的「均权制」,但地方权限基本上系由中央法律所赋与,使中央得藉主管法律的解释权限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自主权。这次中央为了因应新冠疫情制定了「特别条例」,空白授权中央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拥有乾纲独断,且未明定具体条件与范围限制的权力,使人民和地方政府在此「防疫视同作战」期间,犹如进入了「类戒严」时期。

过去防疫期间遇到了选举,防疫成效被当成选战的操作与文宣工具,迄今「政治防疫」优先于公卫防疫的痕迹仍尚存。年底九合一大选又将展开,如果此波疫情真的已转成「类流感」,参选意愿不低的陈时中,何不在订出新防疫战略,「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功成身退,并让地方政府可视疫情及己身能量来规画因地制宜的防疫措施?

防疫实际运作的主要人力在地方政府,中央本应该负有全观、协调与支援的责任,但由于「类戒严」的防疫,中央的指令常让地方难以负荷,另如疫苗和快筛试剂等「作战物资」往往也被「保密」,使得地方政府想自主应变也难。近来基隆市确诊数相对其人口数与人口密度,严重于新北市甚多,率先实施「类普筛」固然合理,但稍严重的台北市和新北市能否得到相同的支援呢?诸如此种「类戒严」的防疫措施也该解除才是。

面对疫情高峰的浪头即将来袭,指挥中心应放下「类戒严」和「颜色防疫」的心态,和地方政府同心齐力防疫,否则「新台湾模式」很快就会破功了。

(作者为民主文教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