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吴钊燮台美不建交论

旺报社评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外交部长吴钊燮向美国媒体表白,「目前不会寻求与美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不会依靠美国介入」,他的表述与民进党一向说法迥异,引起许多猜测与争议,绿营内部还传出对吴钊燮的批判。

美中台三边关系剧烈震荡之际,吴钊燮部长愿意以负责任态度向华盛顿表达立场,还是值得肯定的。许多人将台海可能的冲突当成赌局,更有旁观好事之徒搧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以便混水摸鱼趁乱取利。当事者缺乏赌本却加码跟进,以身家性命与前途当作筹码,更有军火业者以插花赌盘庄家模式入场,企图坐收下注抽成利益,大捞特捞一番,绿营愿意务实面对险恶情势,应视为和平的一线曙光。

台美中三边关系不对等,台湾尤其是弱势的一方,但台海会不会发生冲突,主导权其实在台湾;战争的规模多大由华盛顿决定;战争会打多久则要看北京的选择。这个微妙的判断相当真切,道破两岸若不幸走向冲突,从开启战端到最后终战,谁才是关键所在。

从数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无论北京对台湾释放什么政治信号,或是抛出任何提案,台北若不积极回应就注定打水漂,双方关系不会有任何进展。从1958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要求共同对付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到1979年再发《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三通,再到江八点、胡六点和习近平「一国两制台湾方案」,50年来,台北若拒绝配合,僵局就不会突破,可知台湾对两岸关系的主导性。

但反过来看,当台北一厢情愿改变论述、颠覆立场,不论是冻结《国统纲领》、否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或借由疫情操作、管控两岸往来互动,乃至于立法恐吓两岸交流,都无从扭转乾坤、改变事实现状;两岸紧密的文化与经济连结,不是民进党一时政策所能颠覆,北京对台基本战略与政治定位,也不会在一时压力下改变。

面对台海频繁的军事活动,民进党政府开始调整政策,从以往叫阵求战、四处求援,转而务实面对战争一旦爆发,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但这还不够,民进党政府应进一步理解,整建军备是面对台海紧张情势恶劣互动关系下,政府维系安全与生存最无奈的政策选项,特别是政府财政愈来愈艰困,还要投下重金筹购武器,将排挤经济建设、教育发展、社会福利所需,并侵蚀国家财务结构。中共国防预算去年是台湾的15倍,美国愿意帮助台湾强化自我防卫能力,一再提高对台军售质与量,未来10年台湾至少要编列2兆预算支应,而必须搭配的软硬体与人力成本更将高出数倍,台湾玩不起军备竞赛。政府更应思考,如何从这条死路回转脱困。

北京战略清晰,开战与否由台湾决定,避战同样由台湾主导;美国助理国务卿柯拉克来台,先高调由AIT和蔡总统宣示,后又转趋低调,不搭美国行政专机、不进总统府,以参加李登辉前总统追思礼拜为官方理由,「台美经济商业对话」也改成「前期对谈」,与国安团队原先的期待落差甚大,美国大选可能造就「十月惊奇」的幻梦似将破灭。

北京表现强势,但不表示没有机会让两岸关系重回正轨,只要双方有意愿,两岸关系重新开机并非空想。首先台湾要积极避战,不论是在那一个战场,不要当伤害中华民族利益的马前卒,更不要伤害两岸共同的利益。其次,要累积互信,从两岸都认可的「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出发,发展两岸新关系基础。

特别是经济议题,牺牲经贸利益与企业商机,在强权竞争间选边站,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柯拉奇来台提出7项议题,包括5G干净网路、产业供应链重组、印太战略、新南向政策、基础建设能源、投资审查及全球妇女经济赋权,其实只有一个主旨,协助围堵大陆。台湾科技仰赖美国,固然不能违逆美国核心利益,但台湾传统制造业又仰赖大陆市场,过去30年两岸经济已形成密不可分关系,万万不能一刀切。台湾不能一味听从美国,要有自己的判断

美中冲突暂时无解,台湾不但要避战,更要在两强间找到活路,密码就是,经济议题尊重企业的选择、政治议题要在一个民族内坚持自由民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