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尘封的历史:1976年10月惊天动地的一举,背后的真相
粉碎四人帮的历史解释,现在正式承认的版本是:华、叶策划,而由华、叶、汪共同执行的。
其实这封信的历史后面,还隐藏有真相。
虽说四人帮不得人心,党内树敌过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满、仇恨不等于能抓四人帮。四人帮的贴身警卫、外围警卫都归中办警卫处、中‘央警卫团负责,均在汪主任的一人控制之下。
抓四人帮的条件,是首先要掌握警卫部队,其次要有起因,因为抓四人帮要冒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
这个决心别说华、叶没想到,连全国所有的人都没想到。只有一个人想到了,他就是原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决定中国命运的那一刻,时间定在1976年9月21日晚。
(李鑫目前资料甚少,只知道他曾是康生的秘书,当时是“毛主席著作编辑委员会”负责人,中办副主任。)
那天晚上,当江青告诉李鑫她要让“李上汪下”,问他是否答应时,李鑫向江青保证:我一切听您的指挥!”
他迈出“201”号江青住宅,回到家中的那不到半个钟点的时间,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当他走出家门,乘着夜色只身向前走。
此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迈向游泳池“201”,二是迈向“水上人家”他选择了“水上人家”,因那个人对他有知遇之恩。
当李鑫把江青她们的“李上汪下”的构想,向东兴主任合盘托出后,汪想到江是要置他于死地了,瞬间,他终于起了杀伐决断的决心。
江青更万万没想到,她登基前预构的生杀大权的泄露,使得她和她的班底们,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重点放在抓捕四人帮的“抓”字上,用什么方法抓。
李鑫提出的方案:“学苏联抓贝利亚的办法,把他们几个秘密逮捕。”
当时的主要领导人听到李鑫这个方案时都惊呆了,连问了三个抓字:“他们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呵!怎么抓?谁去抓?抓起来如何处置?”汪主任只说了一句话:你下命令我负责行动。
怎么抓?用苏共中央的办法抓:开会的形式。
谁来抓?1976年10月6日上午,汪腰插苏制71型无声手枪,召集十八名精心挑选的警卫团军官在中南海秘密宣誓。
在“水上人家”东侧有一座不大的四合院,据说是当年乾隆爷潜心读书的地方,故称“养心斋”。文革期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让汪东兴给这些被打倒的党政要人找一处“隔离审查”的地点,汪选中了这里。
汪让卫兵打开紧锁的院门,径直走进正中的大厅。这十八个人是昨天夜里集中在小院里的,汪在李鑫的陪同下,用目光冷峻地扫视着众人,这里有跟随他多年的老警卫,还有叶、华的贴身卫士,全是他一个个反复考察、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个腰佩短枪,匕首、英武剽悍。此时这十八个人只效忠于眼前的这个人。
汪告诉他们要执行一件特殊任务。大意是:党内出现了几个反革命,党中央下令把他们抓起来,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必须听从我的指挥。
“你下命令吧!这几个坏蛋是淮?”
汪一字一顿,斩钉截铁:他们是王张江姚和毛远新(这里讲抓的是五个人)。
汪冷冷地问:“怎么,这几个人你们害怕了?”
军人们昂首挺胸:“我们不怕!”
汪说道:“好!不怕的,就跟我宣誓。”
“我们向党宣誓!”
“服从命令!保守机密!”
“勇敢行动!不怕牺牲!”
“誓死保卫党中央!”
接着将这十八个人分成几个行动小组,按人头四个人抓一个,还在大厅里作了演习。(总导演就是李鑫)。
1976年10月3日至6日,李鑫在汪主任家秘密住了三天,起草了三个文件:
一、隔离审查“四人帮”的决定;
二、关于出版毛泽东选集五卷的决定;
三、关于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李鑫还提出了诱捕的理由:中央常委以讨论《毛泽东选集》五卷的名义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调他们来开会。李鑫的建议,经汪汇报华和叶,获得批准。
张耀祠和武建华进入行动岗位要比李鑫早一天。10月2日,汪东兴命令他们提供一个行动方案。在汪家,张耀祠和武建华原地思考方案,就方案中涉及到的地点、形式、人员进行了讨论。主要商议抓捕地点,抓捕形式,到场人员等。
围绕这么几个原则,最后确定了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内容: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问题;二、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并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宣布决定符合程序,在怀仁堂抓捕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江青在家中解决。另外,毛远新同“四人帮”一并解决,但毛远新有武器,可不到场,就在家中解决。
最后,涉及中南海内部解决与外部协调问题议论的时间较长:
一是首都的安全,由北京卫戍区负责,八三四一部队仍负责原来任务;二是姚文元可能不参加会议,也可以由卫戍区配合到其住处解决;三是警卫局只负责解决“四人帮”和毛远新,其他人由北京市负责。
他们还议论了北京以外的情况,建议中央掌握好军队……
经过整晚讨论,至凌晨四点多,抓捕方案出来了,立刻上报华和叶,得到了认可和批准。
10月6日,按照事先预订的方案实施,张耀祠带一个行动组先解决毛远新,武建华准备三个组配合汪东兴解决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然后,张、武一同解决江青。
粉碎“四人帮”,汪东兴领导下的中办“三雄”功不可没。其中最重要的“一雄”就是李鑫同志。
当天下午四点多,根据汪的命令、分三批秘密开进了怀仁堂,悄悄埋伏下来……。
随后全天下欢呼高唱: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
在这场政治博弈之后 ,首先悄然隐去的就是李鑫。
粉碎四人帮后,为宣传需要,李鑫这个小人物是不能露面的,他离开了当时的政治舞台,虽然他为民族立下的盖世大功 ,却悄悄隐去。当然,据悉他也是最初“两个凡是”提出的起草人……。
1991年3月3日,李鑫在北京病故。原中宣部副部长熊复在《中国老年报》发表了一首《踏莎行》(哭李鑫同志)。
如果当年李鑫选择投向四人帮,结果怎样?李鑫完全会替代汪东兴,华继续保留原职,叶、邓、陈云等元老出头永远无望。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没有李鑫在家中那半个小时的决择,今天的我们,可能就是韩国对面的那个国家。
最后还是我们重温一遍法国历史学家克罗齐的一句名言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以上文字最近chat GPT回答:关于两河流域文明中楔形文字泥板保存寿命的问题。很有趣,也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