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國際/川普將如何操作關稅及匯率兩大政策?

美国候任总统川普。美联社

美国候任总统川普即将宣誓就职,揭橥一大串宏伟的经济目标,以及一系列令全球多国毛骨悚然的政策与措施。然而只要是具备经济常识者,便不难看出各项目标彼此之间,以及政策与目标相互之间,都存在难以并存的潜在冲突。

尤其是提高关税,非常可能导致通膨升高,从而使利率难降,美元升值,贸易与财政双赤字居高。川普经济团队中,不乏策士级的经济学者,当然了解个中矛盾所在。如何执行各项政策,尽可能将诸多目标远到最高程度,将由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提名人米伦(Stephen Miran)担任总设计师,而他所规划的重点便在于关税与美元汇率两项。

米伦深信美国若将平均关税税率提高到20%,美国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将大于损失,他的依据就是所谓的「最适关税」(optimal tariff)理论。由于美国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市场,足以影响出口国的订价,因此美国对进口品开征或提高关税,但税率不超过某一特定水准时,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并不会以等同于关税税率的幅度上涨,甚至维持原价,因为出口商愿意降低售价,以免丧失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

这种关税转嫁型态通称为「向后转」,与一般认为关税将由进口商及进口国消费者负担的「向前转」模式相悖。如此一来,美国政府的关税收入将增加,但通膨却不会大幅升高。

最适关税策略

这个关税税率水准,便是「最适关税」税率,能够「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米伦引用其他经济学者的研究指出,美国的「最适关税」税率为20%,对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最大;就算提高到50%,也仍然对美国有利。正因为如此,川普才会威胁将对所有进口产品课征10%-20%的关税;因为税率若低于10%,则不痛不痒,但高于20%,却可能得不偿失。

但「最适关税」毕竟只是理论,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子,说明任何国家曾系统性且认真执行这套理论。因此据报导,川普经济团队正在讨论以逐月升高的方式来提高关税,运用行政命令每个月提高税率2%-5%,一方面以逐渐上紧发条的威胁手段,来增加美国与谈判时的筹码,并避免通膨骤然冲高,另一方面也是想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最适关税」税率的可能位置。

但最适关税理论的最大弱点,就是如果外国对美国报复,这项关税便不再能够「最适」,美国与对手国将两败俱伤,米伦也承认此点。因此他主张为使外国不敢报复,川普政府可以「宣告凡是对美国报复的国家,美国将会降低对这些国家的共同防御义务及国防保护」。换言之,日本、南韩或北约国家若对美国报复,则美国对这些国家的保护力度将会降低。

运用拳头反制盟国报复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关税仅使进口价格稍微上升,则只有美国政府能得到关税收入增加的好处,但消费者并没有不买进口品、改用国产品的诱因,这将使川普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以及削减逆差的目标落空。

再者,关税很可能使为美元升值,既能使美国的进口品更便宜,也将使美国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对此,米伦主张美国可以依循1985年「广场协定」(Plaza Accord)的前例,来个「海湖庄园协定」(Mar-a-Lago Accord),由主要国家联手干预,使美元对多国货币贬值。他强调,「经过一连串的惩罚性关税之后,欧洲及中国等贸易伙伴将较能接受以汇率协定的方式,来换取美国降低关税」。

另外,米伦并提议美国公债的外国买主加收费用,若因此引发美国长期公债的卖压,联准会(Fed)必须出手买进公债,以限制长期利率的上升压力;Fed为换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比较可能与财政部在汇率及干预债市方面合作。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美国若威胁将对不合作的国家撤回保护伞,是否能够收效?美国与墨西哥、越南或中国大陆之间并没有防御条约,而美国半数的贸易逆差却来自这些国家。

再者,川普最近拒绝排除以军事力量迫使格陵兰脱离丹麦的可能性,且扬言将使用「经济力量」并吞加拿大,而丹麦及加拿大都是北约盟国。如果川普当真如此,俄罗斯及中国大陆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就是掌握此一机会加强侵略邻近地区。米伦对此也不得不承认这将是「可能非常动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