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家医傅奕恺 护无家者健康
亚东医院急诊科医师傅奕恺走上街头、成为「街头家医」,透过巡诊,守护无家者的健康。(傅奕恺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亚东医院急诊科医师傅奕恺,自年少开始就有个「悬壶济世」的理想,想要成为一名无国界医师,到医疗资源匮乏的战区、难区服务。在有资格飞出去之前,因缘际会发现台湾的城市中心,就存在一块健康的孤岛,也就是台北车站一带的无家者。
傅奕恺说,他之所以成为街头家医,要从2019年在万华社福中心当替代役开始。万华社福中心位在龙山寺旁,服务对象有一半是无家者,当时每天与无家者互动,才有机会摘下刻板印象的眼镜,接触这群人最真实的样貌。
这一年的服役,让傅奕恺更认识无家者的处境。2022年8月,熟识的社工传讯息说,有一群思安服务协会的社工,想找医师到台北车站帮无家者看诊,问他有没有意愿。他当时问了自己3个问题:「我有时间吗?我喜欢看诊吗?我会害怕帮这群人看诊吗」?才思考了10秒,就说好。
在无家者身上,最大的医疗问题是病识感及动力不足。新冠疫情期间,每天戴口罩的吕阿公,忘了要把口罩取下,口罩深深地卡在耳朵上,导致耳朵的压疮与伤口感染,又因为一头长发,鬓角与伤口沾黏,当时吕阿公一直客气地说没关系,不用去医院,团队决定先帮阿公剪发,所幸头发剪完1个月,伤口就完全愈合。
一年多后的某天巡诊,阿公说外套没办法脱下,拉下外套后,才发现卡住外套的是手臂上发炎溃烂的伤口组织液,傅奕恺说,阿公并未意识到手受伤,但他信任家医小队,觉得「外套脱不下」这样的事情,家医小队会协助他,才让他们有机会发现、提供治疗。
傅奕恺表示,街头看诊的最大挑战是激励个案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人看一次诊,一次对谈,就愿意到医院就医,也有人初次见面连话都搭不上,明明已是肉眼可见的伤口,但还是拒绝治疗,在一次一次的巡诊、协会日常的关心下,才有机会打开心房。
对傅奕恺而言,担任街头家医最大的收获及成就并不是诊断了多少疾病,而是每次巡诊时,无家者笑着跟他说自己身体很好,没有不舒服,看到他们能够持续健康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