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乳企比拼技术秀“肌肉”,功能化转型提速行业淘汰赛加剧
市场存量竞争不断加剧的格局下,外资乳企正在发力挖掘中国市场的新增量机会。
第一财经记者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看到,虽然2023年以来,国内乳制品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但参展乳企“卷”意十足,除了在传统乳制品上展开技术竞速跑外,也在利用自身研发优势加快产品功能化转型,寻求新增量市场。
技术内卷争夺高端市场
2024年以来,国内乳制品行业技术内卷的趋势就已经初现苗头,在本次进博会上,乳企技术层面争锋的火药味更加浓厚,各家参展乳企推出的中国首发新品都大量应用了最新的研发成果,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重点品类上。
“虽然市场上对消费趋势众说纷纭,但我们在市场端依然能够感到中国市场消费力仍存。”阿拉福兹(Arla Foods)(下称 Arla)副总裁兼中国区负责人程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经济大环境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中国乳制品消费高端化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2024年Arla中国奶粉业务特别是高端的有机婴配粉产品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同时,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比如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
这一市场变化也让乳企加快了在中国市场推出创新产品的进度,进博会也成了技术“肌肉”的秀场。
比如HMO母乳低聚糖是近年来国际生命早期营养研发最重要的新突破之一,今年进博会期间,主要外资乳企都推出了添加多种HMO的婴配粉新品。其中Arla在中国首发了旗下首款HMO婴幼儿配方奶粉宝贝与我新品,其含有5种HMO组合;同期雀巢旗下的能恩新品也添加6种HMO;惠氏也展出了两款含有HMO的启赋新品;纽迪希亚旗下的爱他美在进博会期间也展出了全球首发的含有3D乳黄金球的婴配粉新品,后者也包含5种HMO。
记者了解到,2023年国家卫健委暂时只批准了两种HMO原料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因此上述新产品还不能通过监管审批以一般贸易模式进入国内市场销售,但乳企已经迫不及待计划通过社交平台种草+跨境购的模式,将新品引入国内市场,以争夺高端市场份额。
在业内看来,外资乳企急于将新技术新品投入市场,也是希望在存量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新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影响,国内婴配粉市场进入了新一轮深度调整期,但2024年行业已有触底的迹象。尼尔森IQ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婴配粉销售额全渠道增速同比-3.9%,跌幅持续收窄。
程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行业中的HMO概念产品还都在等国家监管政策落地,目前国内HMO概念产品的渗透率只有10%到15%,这也意味着新的增量机会,因此也引来了主流厂商的密集布局,而通过跨境电商可以尽早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以抢占先机。毕竟中国依然有数量可观的婴配粉市场规模,而且品牌集中度依然在提升。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新一轮技术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激烈,因为国内奶粉行业的人口红利期已过,新技术的应用在带来产品结构性增长的同时,头部乳企也希望借此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乳企转型提速加剧内卷
在进博会期间举行的第七届全球乳业合作大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金额达到122亿美元,占全球乳制品贸易额的10%。今年共有12个国家的36家乳企参展。记者注意到,今年参展乳企除了展出传统乳制品外,也在加快传统乳制品的功能化升级。
一方面,参展乳企在加大中老年功能营养市场的布局力度。
国家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人,占比15.4%,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中国将进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外资乳企也看重中国银发经济带来的新增长机会。进博会上,一直关注婴幼儿营养的a2牛奶公司本次推出了3款针对银发群体的中老年奶粉产品,分别对应着肠道、心脑血管和骨健康三个功能方向;乳原料巨头恒天然也在进博会上展出了多款中老年奶粉产品,同样瞄准了骨骼和肠道健康等方向。
在恒天然看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中老年群体在营养摄入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上的投入也逐渐增多,已成为其消费投资新重点,恒天然在加大开发健康老龄化需求乳制品的投入。
另一方面,参展乳企也更关注国内消费者细分营养市场的需求。
今年乳企展出的产品中,不乏大量运动营养、儿童营养、功能性益生菌等细分功能营养产品。
比如进博会期间,澳优旗下海普诺凯首发了多款营养星球儿童成长奶粉,后者也主要瞄准骨骼、免疫、营养补充等细分功能市场的机会。Arla也计划在今年加大在高蛋白等细分功能化营养市场的布局。同时,液奶业务在传统的纯牛奶基础上,也要继续引入高附加值和功能型的液体奶产品,比如儿童成长牛奶等。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包括雀巢、达能等食品巨头也都在加大与中国本土研发机构的合作,瞄准中国本土营养需求展开针对性研发。
在宋亮看来,从历届进博会来看,乳企提供的产品,无论在婴配粉还是成人功能营养方面,都越来越专业和细分,也说明了乳企在持续加大研发和长期的市场科研储备能力。如今传统单一的乳制品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全家营养化也是乳企未来的转型方向,但研发需要更大、更长期的投入和技术积累,这也意味着更残酷的市场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