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訂非現金支付新政策目標 2026年交易金額目標10兆元

金管会公布最新的最新非现金支付政策目标。图/联合报系资料库

金管会今日宣布未来三年的非现金支付交易目标值,订定新目标值为2026年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达80亿笔,交易金额达10兆元,据金管会计算,112年全年的非现金支付金额约为7.26兆,民间消费约为11.3兆,目前比率已接近64%。

至于3年之后非现金支付占比是否有可能拉高?金管会指出,由于市场仍有一定的现金交易需求量,所以比率会否提高至7成以上仍有待观察。金管会原本订定国内的非现金支付交易在2023年的笔数目标较2020年(52笔)成长50%为78亿笔。

若用112年的成长50%、78亿笔来看,或交易金额达到6兆元的概念,若用全国2300万人口相比,78亿笔约当每人每年333笔,等于每天都有一笔非现金支付交易,等于平均每人每年有25万元支出用非现金交易;而倘若以金管会最新订定2026年的目标值10兆元和80亿笔,除以人口数,会成长至340笔左右,金额则会成长至42.5万元。

由于2023年的笔数实际只有68亿笔,未达当初的78亿笔目标,因此,若要再增至2026年的80亿笔,等于3年之后要再增加12笔,成长率17%。不过112年全年68.3亿笔,成长率较111年成长25.17%。

虽然笔数未达目标,但金额上成长则相对快速。金管会统计,112年截至11月止,我国非现金支付交易金额达6.66兆元,预估全年可达7.26兆元的交易金额,成长17.77%,已超过所订112年度达6兆元的目标,对于未来的10兆目标值,成长比率约为37%。

金管会统计,112年截至11月止交易笔数为62.62亿笔,估计全年可达68.32亿笔,达成率为目标值的87.22%。另观察非现金支付金额(含ATM转帐购物)占民间消费总金额之比率,已由108年的50.18%逐步成长为112年前三季的63.47%,可见非现金支付工具已与民众之日常交通、购物及旅游娱乐等消费密切相关,让民众充分享受科技进步及非现金支付工具带来的方便性。

金管会也统计,112年的各项目的占比,包括金额上,信用卡最大,在7兆多元的金额贡献4兆元以上,在笔数方面,小额支付工具,储值卡、电子支付的笔数贡献高,112年的66亿多笔里面,实体储值卡贡献接近28亿笔,信用卡的笔数达到26亿笔。

金管会主要依照三方向,包括历年实际成长,及国际研究报告在已开发国家笔数成长的报告、金融机构及周边单位的意见来决定最新的三年目标计划,考量国人日常消费金额已有6成以上使用非现金工具支付,非现金支付市场环境发展渐趋成熟等因素,因此订定「2026年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达80亿笔,交易金额达10兆元」为未来三年非现金支付目标值。

2021年南韩及中国大陆,非现金支付比率都超过8成,用世界银行及BIS的数据计算,数据介于22%至72%左右,包括英国65%、澳洲72%、新加坡63%、加拿大63%、美国50%、法国30%、日本32%、德国22%,台湾这里也要考虑高龄者是否习惯使用非现金支付的问题。

金管会也指出,未来三年除持续推动非现金支付交易的成长外,将致力于扩大小额支付应用场域及各地区域性商圈市集等非现金支付使用场域,规划与相关部会共同合作推广,以增加民众可使用非现金支付的商家业者,提升民众日常生活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