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金支付 2026年拚10兆元

金管会公布新一期非现金支付目标,2026年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要达80亿笔,交易金额要达10兆元。图/本报资料照片

四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对非现金支付的贡献

冲高「哔经济」。金管会9日公布新一期非现金支付目标,即2026年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要达80亿笔,交易金额要达10兆元,等于全台民众平均每人每年要有340笔非现金支付的交易,非现金的年消费金额平均要达42.5万元。

据金管会估算,2023年9月底台湾非现金支付金额占民间消费已达64%,银行局副局长林志吉表示,要兼顾部分民众喜欢现金交易的需求,非现金交易的终极目标不可能拉到100%,但希望可随民间消费一起成长。

金管会2015年提出「电子化支付比率五年倍增计划」,2021年改为每三年成长的目标,设定笔数及金额。第一期从2021年到2023年,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要成长50%,即要达78亿笔,金额则是6兆元,但中间遇到新冠疫情,民众搭配大众运输「哔」车资大量减少。

据银行局统计,2023年11月底,非现金支付金额达6.66兆元,全年可达7.26兆元,年成长17.7%,超过目标的6兆元;但11月底交易笔数为62.62亿笔,全年可达68.32亿笔,年成长25.17%,但与目标78亿笔,达标率仅为87.22%,即是捷运等储值卡交易笔数大减造成。

林志吉表示,以2023年非现金支付金额7.26兆元,占民间消费总金额11.3兆元的比重已达63.47%,比2019年的50.18%成长许多,足见民众已将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交通、购物、旅游等消费上。

台湾最终是否能达成全面「非现金社会」?林志吉表示,非现金支付占民间消费总金额要达到100%是不可能,必须兼顾民众有人就是喜欢用现金支付,如高龄者或预防网路或电力不稳时,正常民间消费不会被中断,现金仍是有存在必要,但希望非现金支付可随民间消费一起成长。

林志吉指出,2023年非现金交易笔数若可达78亿笔、交易金额成长到6兆元,用全台2,350万人来看,每人每年非现金支付有330笔,几乎每天要有一笔交易,每年平均有25万元是以非现金工具支付;三年后希望增至每人平均每年340笔、42.5万元是用非现金工具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