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价飙上千元!纺织老将用20%小单逆转垄断
材料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克璋,明白香烟产业有一天会走下坡,他也积极转型、分散风险,如将醋酸纤维用做眼镜镜框。 (摄影者.骆裕隆)
市值超过668亿元的企业,办公室竟然藏在民宅!我们走进材料的台湾办事处,这里是华厦大楼,不到40坪放着4张办公桌,副总经理办公室是一个小房间,主卧室改成的会议室墙上,还挂着董事长王克璋童年的衣服。
材料是今年最令人惊奇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前3季每股税后盈余(EPS)高达39.63元,在上市公司里排行第3,仅次大立光、纬颖,它的股价曾经暴冲至超过千元,但不到3个月内又崩跌,幅度逾3成。
该公司备受议论的原因,可能在于它的产品太过特别,称作醋酸纤维,而这产品最大用途,就是拉成丝束后做成香烟滤嘴。
今年66岁的王克璋,是个纺织老将,曾当过德国纤维设备厂业务主管,连时任新光纤维、现任台新金董事长吴东亮都向他买过设备。
不过,他也是第一批「红色供应链」的受害者。1990年代,他参与设立济南聚大纤维,担任总经理,生产的是尼龙丝,一度是市场龙头,但谁知道中国厂商争相投入,转眼成为红海市场,王克璋只得忍痛关掉尼龙丝厂。
「我把十多年的积蓄都花在结束工厂,做为(员工)遣散费用,」王克璋回想,当时前途茫茫,差点要走上绝路。
不过,他曾去墨西哥与原料商签约时,发现它们在制作醋酸纤维,制程难度高,与一般纤维不同,用途是制作香烟滤嘴。以他老江湖的眼光来看,觉得这项特别产品大有可为。
可是这条路并不好走。他面对的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伊士曼(Eastman)等4大化学巨头,它们掌控全球4大烟商的香烟滤嘴原料,一般小公司根本打不进去。
「面对这4只大象,我们只是一只小老鼠,为了不被踩死,我们必须长成一只小老虎,」王克璋说。
他认为,面对近乎垄断的竞争还有活路的原因,第一是心态。「我身为老板,跟那4巨头是执行长,听命行事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对手是专业经理人,只愿意固守眼前大饼,缺少开创市场的动力,但他是创业者,可灵活应战。
第二是策略。「这行的秘密是,虽然4大烟商垄断80%市场,但剩下20%的小烟厂还有几千家,散布全球,」王克璋说。
可是,4大竞争对手不见得理会订单量小的烟商需求,它们甚至关闭部分产能,让市场上丝束量减少,结果拉高价格,这么一来,中小烟商不是买不到货,就是得付出高昂代价。
王克璋看准这点,当对手减产时,他反而扩产,满足中小型客户需求。材料从2008年起陆续扩产,产能在全球丝束的占比,从原本不到2%,现在达5%,与第4大厂大赛璐占比差距9个百分点。
材料在2005年转做醋酸纤维之初,对手发现其威胁,就出手限制它的上游原料,整整3年,它拿不到料,产品也都不合格。于是,王克璋想办法从远在天边的乌兹别克取得原料,而且进一步把下游巴西中小烟商拉成合伙人,打通上下游的供应链,危机反而变成他的护城河。
于是,材料成为苦无滤嘴原料的中小烟商浮木,纷纷向它进货。材料副总经理陈界瑞说,台湾烟酒也有用它们的产品。
4大烟商也曾来访厂,材料虽然通过烟商验证,但它们从未下单生产。不过苦熬多年后,王克璋总算逮到机会:俄乌战争重新改变了醋酸纤维供应商的战局。
「4大烟商最大生产基地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但4大竞争对手全因美国、欧盟的管制,不能卖醋酸纤维给被制裁的俄罗斯地区(包括白俄罗斯),唯独我们工厂在中国,就变成独家供应商,」他说。
此外,加热烟出世,更为醋酸纤维产业推波助澜。据美国咨询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预估,全球加热烟到2025年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将逾2成。而加热烟滤嘴所用的丝束量,是传统香烟1.7倍。
最大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在俄罗斯工厂的产品,用的就是材料的丝束。
「香烟滤嘴看似是邪恶的产品,不过如果醋酸纤维能用到衣服上,就变成是超级ESG的产业,」熟知化纤产业、棣迈产业顾问总经理何耀仁点出。因为醋酸纤维原料来自木浆,不是石化原料,能被分解成自然元素,反而环保。
王克璋也深知香烟产业终究会走下坡,他也展开转型,例如将产品用做眼镜镜框,虽然占比仍低,目的就是分散风险。明年将回收废旧眼镜框,变成环保材料。
虽然材料面对来自全球强大的竞争,能否站稳脚步,还很难说,股价起伏剧烈更令市场不安心。但王克璋再度重生的故事,可为我们带来启发:别轻言放弃,找对缝隙,你也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