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瘧疾現蹤 30歲染疫女「入境地」曝光
卫福部疾管署公布,国内新增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疟疾病例。本报资料照片
国内新增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疟疾病例,卫福部疾管署指出,这是位30多岁外籍女性,个案本月上旬自肯亚入境,1月19日出现头痛、发烧,1月23日至医院就医,经诊断为恶性疟,今年累计1例境外移入个案,近5年累计19例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感染地区以非洲国家为多,检出病原体以恶性疟为主,其次为间日疟。
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国内新增1例境外移入疟疾病例,为30多岁外籍女性,今年1月上旬自肯亚入境,1月19日出现头痛、发烧,1月23日至医院就医,经诊断为被称作热带疟的「恶性疟」,个案经治疗后返回个案丈夫的公司宿舍休养,卫生单位将追踪个案健康状况及后续检验结果。
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今年累计1例境外移入个案,与过去4年,2021年到2024年同期的0至1例相当。近5年,为2021年到2025年已累计19例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感染地区以非洲国家为多,检出病原体以恶性疟为主,其次为间日疟。
疾管署指出,国际间疟疾疫情持续,且于我国发生境外移入病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年报资料显示,2023年全球有2.63亿病例及59.7万例因疟疾死亡,约9成4以上均发生在非洲,其中肯亚约300万余例病例,亚洲国家部分,去年印度累计已逾20万例,高于2023年同期,另于泰国及南韩分别累计4000及700余例。
疾管署表示,疟疾是由感染疟原虫的疟蚊,叮咬人类而传染的疾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卵形疟,间日疟跟卵形疟,可能潜伏在肝脏数星期或甚至数年后再复发,所以在治疗完血液疟原虫之后,必须再服用第二线的抗疟疾药物「普来马奎宁」(primaquine)做根除治疗,以避免间日疟或卵形疟复发。
整体而言,以间日疟及恶性疟最常见,大多数人感染后,可能于7天至30天内出现症状,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主要为发烧,也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和疲倦等症状,如未接受适当的治疗,发病数天后会出现间歇性或周期性的畏寒及颤抖、发烧及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脾肿大、黄疸、休克、肝肾衰竭、肺水肿、急性脑病变及昏迷。
疾管署呼吁,民众前往疟疾流行地区,请至少于出国前1个月,先至国内旅游医学门诊咨询,并依医师指示于出国前、出国期间及返国后持续不中断服用疟疾预防药物;旅游期间请穿着浅色长袖长裤,涂抹政府机关核可的防蚊药剂,尽量安排住在有纱门纱窗的房舍。
返国后,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并提供医师旅游史及曾服用的疟疾预防药物等资讯,以做为诊断与治疗参考,相关资讯请至疾管署全球资讯网(https://www.cdc.gov.tw),或拨打免付费防疫专线1922(或0800-001922)洽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