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疟疾!40岁男去过马拉威 住院当天死亡
疾管署于今日将马拉威国际旅游疫情建议等级调整为第一级:注意。郑郁蓁摄
国内新增1例境外移入疟疾死亡病例!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国内新增1例境外移入疟疾死亡病例,为40多岁外籍男性,于今年4月下旬曾至非洲马拉威,自韩国入境后隔天入住旅馆,出现呼吸喘、胸闷、食欲不振,就医当天死亡。疾管署宣布今起,将马拉威国际旅游疫情建议等级调整为第一级:注意。
疾管署表示,这名男性5月18日自韩国入境后独自入住旅馆,隔日出现呼吸喘、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5月20日因症状持续就医,抵达急诊时生命征象不稳,经采血镜检发现疑似疟原虫,通报后检验确诊感染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已紧急给予药物治疗,惟个案因病况恶化,于当日不幸死亡。
依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国内今(2023)年截至5月20日共计4例疟疾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较过去五年(2019-2023年)同期0-2例略高,分别为3例外国籍及1例本国籍,发病年龄介于20多岁至40多岁,检出病原体为3例恶性疟及1例间日疟,感染国家分别为缅甸、尚比亚、安哥拉及马拉威各1例,其中1例死亡。
国内近10年(自2015年起)累计58例确定病例,均为境外移入,年龄以21-50岁为多(占72%),感染地区以非洲国家为多,检出病原体以恶性疟为主,其次为间日疟。另鉴于我国近期发现自马拉威境外输入病例个案,该署已于今日将马拉威国际旅游疫情建议等级调整为第一级:注意。
疾管署说明,疟疾是由感染疟原虫之疟蚊叮咬人类而传染的疾病,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 (又称热带疟)、卵形疟;其中以间日疟及恶性疟(又称热带疟)最常见。大多数人感染后,可能于7天至30天内出现症状,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主要为发烧,也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和疲倦等症状,如未接受适当的治疗,发病数天后会出现间歇性或周期性的畏寒及颤抖、发烧及出汗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脾肿大、黄疸、休克、肝肾衰竭、肺水肿、急性脑病变及昏迷。间日疟跟卵形疟可能潜伏在肝脏数星期或甚至数年后再复发,所以在治疗完血液疟原虫之后,必须要加用primaquine服用14天做根除治疗,以避免间日疟或卵形疟复发。
疾管署呼吁,民众前往疟疾流行地区,请至少于出国前一个月,先至国内旅游医学门诊咨询,并依医师指示于出国前、出国期间及返国后持续不中断服用疟疾预防药物;旅游期间请穿着浅色长袖长裤,涂抹政府机关核可的防蚊药剂,尽量安排住在有纱门纱窗的房舍;返国后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