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潜在交易金额超360亿元,国内创新药授权交易“升温”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谭琪欣)随着国内创新药跨境对外授权的热度持续高涨,境内授权交易许可交易市场也逐渐回温。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各大药企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10月19日,境内授权许可商业化交易数量达到54起,潜在总交易金额高达369.31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交易规模,均超出去年同期水平;交易形式包括股权投资、受让权益、联合开发和商业化合作等,受让方涉及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信达生物等多家头部药企。

多位国内头部药企相关负责人、业内专家均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国产新药境内授权交易的期待和肯定,他们认为,相较于之前的‘卖青苗’现象,国内的头部药企深度参与国内创新Biotech企业的发展进程,将更有利于形成一种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生态。

处于临床开发后期的肿瘤药最受国内头部药企青睐

从交易的药物开发阶段来看,相较于跨国药企,本土头部药企整体上更青睐于开发阶段处于临床开发后期的产品,占比约七成。

而从交易的药物类型上看,近年来受到热捧的小分子抑制剂、ADC、双抗和细胞治疗产品等也是国内头部药企(受让方)聚焦的主流赛道;而从药物治疗领域来看,抗肿瘤药物仍是各大头部药企“必争之地”,54起交易中涉及肿瘤药物的共有10起,占比18.5%。

“相对于临床前阶段的产品而言,投入已经处于临床开发后期的产品的市场潜力将更加具有确定性、风险更低。投入产出比以及和自身已有产品管线的协同匹配度,是目前国内的头部药企在决定是否要与一家Biotech达成合作的主要考虑因素。”10月19日,国内一上市创新药企的相关负责人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道。

以信达生物为例,记者梳理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目前信达拥有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VEGR抑制剂贝伐珠单抗、RET抑制剂塞普替尼、KRAS G12C抑制剂氟泽雷塞等重磅品种,以及正在审评审批中的ROS1抑制剂他雷替尼,已涵盖了肺癌治疗领域的多个常见靶点。10月8日,信达生物又宣布与奥赛康药业就肺癌治疗药物利厄替尼片达成独家商业化合作,信达生物将取得该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推广销售权,并向奥赛康支付首付款、注册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款项。

利厄替尼是奥赛康新开发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拟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目前其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在业内看来,利厄替尼与信达生物已有管线可以达到高度的协同,这一笔授权合作正是信达生物希望加强联合疗法开发,继续巩固其在肺癌领域市场地位之举。

头部药企和中小型创新药企“优势互补”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国内授权交易的回温,跟部分传统大型药企转型创新药的布局密切相关。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副研究员韩祺提到,近年来齐鲁、正大天晴、恒瑞等大型传统药企都在加码创新,传统药企底子厚,抗风险能力强,容错能力强,生产组织能力强,营销渠道扎实,商业化体系成熟,布局新管线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引进创新药品种,有利于帮助传统药企快速获取新的技术和产品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未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跨国药企大多也采取收并购方式与Biotech公司共赢发展,这已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模式。”

从中小型Biotech的角度,进行对外授权合作交易亦是“自救”的一个选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Biotech公司长期处于投入期,无论是整体被收购,还是对外授权交易将研发管线兑现价值,都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认为这种头部药企深度参与国内创新biotech企业的现象是值得鼓励的,有利于形成一种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生态。”韩祺说。

清华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也认为,国内中小型Biotech企业和头部药企的授权合作交易,从促创新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参考跨国巨头药企的发展经验,他们的研发创新成果绝大部分都来自并购。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中小型的创新药企往往在某个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但到研发的后端时已经力不从心,而大型的药企要么拥有强大的下游商业化和市场推广能力,要么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持。在创新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双方通过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丁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