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北威论坛谈低碳 刘忆如:政府应尽早公布台湾碳费

今天的主讲专家包括:台大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刘忆如、台大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家麟、清华大学荣誉教授黄宗煌以及安侯永续发展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正忠等。

刘忆如表示,以特斯拉而言,公司获利中碳权收益弥补销售车体的损失;但碳权也造成了绿色通膨,因此,未来低碳转型要顺利进行,物价稳定的环境是必要条件。

台大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家麟表示,企业如何将碳费负担转为永续创新和商机,可从大历史的观点来切入,例如全球四家车厂的永续创新(通用、丰田、特斯拉、五菱等)。而永续创新的成功条件包括:市场规模、供应链/价值链厂协力、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法规支持以及生态系打造等。以特斯拉而言,特斯拉没有发明电动车,但公司赢在打造了电动车的生态系策略。丰田在2014年推出第一低氢能源车Mirai,但丰田则是采取相对保守的专利策略。而五菱汽车则赢在社群的打造,创造产业新价值。

据了解, 台湾碳定价目前采「双轨制」,第一轨是「强制性碳费」,预计明年上路,初步要求年碳排放量达2.5万吨的287家碳排大户缴交碳费,若碳费征收对象采取自主减碳计划且达指定目标,可适用优惠费率。业者缴交的碳费,出口可抵免「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第二轨则是「自愿性减量」,适用其余非碳费征收对象,包括各式中小企业,属于自愿性碳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透过「额外的」自主减碳,像是造林、碳捕捉等减碳行为,向验证机构申请取得碳权,在未来的碳权交易所进行买卖。具有碳中和需求的企业,可以借此达成目标,但自愿性碳权交易不能用于法定义务,如抵免欧盟CBAM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