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战争》作者:中国晶片产能5年翻倍 成熟制程将严重过剩

中国半导体业者靠着官方补贴不断扩大资本支出,大量成熟制程晶片陆续涌入市场,低阶晶片市场将因中国大量生产而出现供过于求问题。(图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晶片战争》(Chip War)作者、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教授米勒(Chris Miller)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文表示,中国半导体业者靠着官方补贴不断扩大资本支出,大量晶片正陆续涌入市场,预计晶片产能将5年内扩大一倍。此外,未来晶片市场将因中国成熟制程晶片大量生产而出现供过于求问题,西方国家应针对中国成熟制程晶片倾销思考因应对策。

据《芯智讯》报导,米勒指出,中国领先的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CEO日前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该公司生产的半导体类型将可能有「全球供应过剩」问题,但同时又宣布将增加7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米勒认为,尽管制造商存在供给过剩的担忧,但却又在政策慷慨的补贴下继续提高产能,这样做法已经违反商业逻辑。根据一家顾问公司指出,未来3年,中国晶片产能将成长60%,且可能会在未来5年内翻倍。

报导引述米勒的分析称,由于西方限制了先进晶片制造设备的对中国的出口,使得中国厂商无法生产最先进的晶片,因此目前更多的还是在生产用于汽车、家庭用品和消费设备的低阶基础的晶片处理器。

米勒指出,这也难怪各国贸易政策官员对中国可能倾销某些类型的晶片感到紧张。台积电CEO魏哲家日前也提出对低阶晶片产能过剩的担忧,其他晶片制造商高阶主管私下也认同。甚至最悲观的分析师将晶片市场可能遇到的状况与中国对太阳能厂商的投资相提并论,担心中国晶片制造投资将压低价格并压缩西方公司利润。

此外,由于成熟晶片有许多种类型,且由不同工厂制造,也采用不同材料生产,米勒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种类产品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也无法确定中国厂商是否会在每个领域都能抢占市场。

米勒指出,当前美国、欧洲和日本政府都在讨论中国晶片产能过剩的潜在应对措施。然而虽然关税是应对倾销常使用的工具,但西方并未直接进口大量中国晶片,这些晶片通常嵌入许多成品设备当中,且成熟晶片通常只占产品成本一小部分。有些公司甚至不知道其零件来源。

鉴于关税管理的复杂性,米勒指出,当前官员们正在寻找替代方案,一种方法是补贴厂商使用非中国制造的晶片,第二种选择是限制特定中国公司的市场准入,像是限制中芯国际产品等。最后,中国晶片可能会被禁止用在关键设施上,从医疗设备到电动车,任何东西都可能被视为关键基础设施。

而随着各国政府加强对中国潜在产能过剩的调查,其他国家的公司也将意识到,他们也可能被要求解释依赖中国廉价晶片对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