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需要赋予新生命
旺报社评
赖清德政府延续蔡英文路线,拒绝接受九二共识,但随着两岸交流的需要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因而强化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不过,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罗文嘉日前接受广播节目专访,坚持否定九二共识之余,却提不出可行的替代办法,民共关系只会更激化。
会谈有共识 才有辜汪会
罗文嘉指1992年仅有香港会谈事实,没有所谓「九二共识」,理由是当时北京没有对「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表达意见,大陆目的在用「一个中国」框住台湾,再慢慢主导诠释权,困住台湾。回顾九二年当时,确实没有「九二共识」的文字表述,但否认当时某种「共识」或「默契」的存在,就难以解释后来两岸交流协商的顺利推展,与新加坡辜汪会谈的举行。马英九政府时期与大陆签订的23项协议与两岸领导人见面,都奠基于九二年所达成的共识或默契。
九二年获致成果的基础有二,一是当时国统会与《国统纲领》有效,国民党作为执政党追求国家终极统一,《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台湾接受「一个中国」迨无疑义;二是双方虽处于分裂分治状态,但不存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如果没有这两层共同认知所构筑出来的基础,就不可能有「搁置争议」推动事务性协商的可能。
国统会于1992年8月1日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强调「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北京对此决议虽不完全接受,但正面看待,于当年8月27日发表谈话,指「这份结论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这表明两岸在一中原则上是一致的,大陆对台方主张的「一个中国」意涵虽有所保留,但可以让事务性协商进行。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曾任陆委会主委的苏起希望新政府延续既有路径与大陆交往,乃提出「九二共识」一词,简洁描述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以今议古批评「九二共识」凭空捏造,认定是对岸困住台湾的框架,倒不如说九二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路径」,马英九执政重回「九二共识」,两岸交流随即恢复,路径就在那里,看你愿不愿意走。
马英九开门 怎会没钥匙
罗文嘉在访谈中说,1992年香港会谈没有共识,只达成事务性的文书验证相关协议,完全忽略其中因果关系,没有「共识」就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双方就是在处理事务性协商时,一触碰到政治性敏感问题时就触礁,必须在两岸政治关系的问题上有共识才谈得下去。两岸几经周折,最终在问题上取得各自解读的空间,才有辜汪会谈的举行。「一中」与「模糊」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智慧,更是两岸关系的钥匙。罗文嘉只见到门开却说没有钥匙,岂不怪哉?
民进党拒绝接受「一中」,2016年重返执政再次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大陆施压民进党回到九二共识,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座谈会提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概括为「一中求统的九二共识」,蔡英文政府称「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原本模糊的智慧消失,两岸关系陷入危疑动荡。
民进党意识形态否定一中、否定九二共识;中共对两岸渐行渐远感到忧心与不耐,又僵固于九二共识名词,政治结愈绑愈紧,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九二共识渐渐失去感觉,甚至无知,原本的活水变成一滩死水。
大陆是搬不走的强邻,两岸有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连结与共同利益,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台湾虽小,但以当前国际情势与两岸社会发展,武统只会扰乱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两岸无论哪一个政党,都有责任为九二共识创造新生机、赋予新生命,为两岸关系找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