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ocke报名网站一夜崩溃背后,我听到「割韭菜」的声音...
「背景提升」越来越成为名校申请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所有出国党都懂,毕竟SAT多考30分可能都不如一个高含金量的「背景提升」让招生官眼前一亮,尤其是和升学挂上钩,报名参赛的留学生就立刻翻倍,甚至能直接把一个网站给挤爆......
From 留学全知道
微信号:EduKnow
去年,我们报道过小众竞赛John Locke被“卷”出一个新的高度,报名人数飙升至1.9万。
没想到,今年更是夸张,不知道是不是参赛人数太多,很多同学反映John Locke的官方网站直接“崩盘”了。
在刚过去的周末很多同学度过了一个心惊动魄的晚上。
因为John Locke的论文提交截止时间是6月30日晚上11点59分(英国伦敦时间),所以很多没有提交成功的同学都很着急。
有的连续蹲守几个小时,页面一直显示“pending”;有的切换了几个浏览器还是无法登陆;有坐标在英国牛津的同学因为迟迟登陆不了,直接跑到John Locke的线下办公室。
事实上,就在四年前,John Locke还是小众赛事。2020年,John Locke在全球仅收到2740份投稿,但是发展到如今直接“挤爆”网站,这四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以及,这两年John Locke被很多机构与自媒体追捧为“爬藤利器”,“人文社科类竞赛天花板”,这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又一场割韭菜式“自导自演”的狂欢?
先来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John Locke。
John Locke是由牛津大学独立教育组织与普林斯顿大学等院校教授合作组织的学术竞赛项目,旨在寻找全世界范围内思考能力顶尖的中学生。
以一言蔽之,这是一个学术论文竞赛。单从举办方来看,它有牛津和普林斯顿大学“背书”,可靠、有保障。
该竞赛涵盖7大主题:哲学、政治、历史、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和神学。参赛者可以提交多篇论文,但每篇论文只能对应一个主题,字数限制为2000字。
值得注意的是,John Locke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赛事。我们搜集到的最早举办记录是2018年,当时它在我国还是籍籍无名。
犹如“星火燎原”,在疫情期间,John Locke突然在我国国际教育圈火了起来。据知情人士透露,因为疫情几年学生们无法出国参加赛事和夏校,John Locke门槛简单,只要有网络即可免费报名参加,因此很快吸引了第一波吃螃蟹的“种子用户”。
又因为这波“种子用户”中,有人陆续被藤校录取,因此它就有了“藤校敲门砖”的称呼。
在我国,任何赛事但凡跟升学扯上关系,它的炙手可热与传播速度将呈现所向披靡之势。
这从John Locke历年申请数据里,便可窥见一斑:
2020年,John Locke在全球还只能收到2740份投稿;
2021年收到4000份投稿;
202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805份;
2023年,投稿量飙升至19104份,对比2020年,暴涨6.9倍。
今年,据官网数据显示,这一数据继续打破历史纪录,申请人数为34823。对比2020年,足足暴涨12.7倍。
图自John Locke官网
此外,去年John Locke官方推行了一项新的举措——purchase late submission。
前文说了,所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为6月30日,如果学生错过了这个时间,还可以在7月10日前继续提交,但是要支付20美金的费用。
有人说,仿佛听到了“嚯嚯”磨镰刀的声音响起。
在社交媒体里,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申请了“purchase late submission”,有的为了保心安甚至多次购买。
20美金对于一个国际生来说或许是小数字,但是“聚沙成塔”,几千个、几万个国际生加起来,将是一笔“蔚为壮观”的收入。
这两天John Locke的网站崩溃,是因为访问人数过多,后端网络技术跟不上,还是另有隐情,我们无法得知。
除了申请人数,任何赛事,我们还要看它的入围率,获奖人数。
如果某项赛事标榜自己为高含金量的国际赛事,但它的获奖率非常高,甚至超过50%,那么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这项赛事为敛财的“智商税”。
那么,John Locke的获奖情况如何呢?
在每年的7月31日当天,John Locke会公布入围者名单,即shortlist。
我们先看看近几年官网公布的shortlist的具体情况:
2020年有710份入围,入围率为26%;
2021年有915份入围,入围率为23%;
2022年有1300份入围,入围率为20%。
2023年的入围数据,我们暂未搜集到,如果按照20%来计算,入围人数将达3800人。
如果未来John Locke的申请人数继续增长,比如增长至5万,但它的入围率保持在20%,那么入围人数将为1万。从这个维度来看,申请人数的不断上涨,首当其冲感受到“被刺”的将为进入到shortlist但没有获得大奖的人。因为四年前,还只有几百人有资格进入到shortlist,很多机构还将其作为引以为傲的案例来宣传,但是如今我们眼看shortlist越来越唾手可得,用某位家长的话来形容,“变得烂大街了。”
当然,进入到shortlist只是第一步。
大概每年9月,入围(shortlist)的选手将受邀前往牛津参加闭门学术会议和颁奖晚宴,届时将会在现场宣布获奖者名单(这些都是收费项目,家长也可以选择不参加)。
John Locke七大学科,每个学科都会设冠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总冠军,被称为Grand Prize。
每年的获奖情况,John Locke都会在其官网公布,不仅显示学生姓名,还会显示学生的就读高中。
比如,去年的总冠军(Grand Prize)为来自中国上海美国学校的Hosei Kishida;2021年的总冠军是来自中国西安高新一中的李华明。
如果继续深扒榜单,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的获奖名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些学生即使显示来自于海外高中,但是名字也是中文拼音。据知情人士透露,不少在美初美高、英初英高的中国籍小留学生也在“卷”John Locke,而他们学校的老师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赛事。
去年的John Locke比赛,某些学科甚至出现了中国学生霸榜的情况。
比如历史学的前三甲全部为中国学生;经济学与法律学的第二等奖与第三等奖也均为中国高中的学生。
图为2023年John Locke获奖名单
去年,参与了John Locke颁奖典礼的北京家长在社交媒体里发帖感叹,“从现场入围(shortlist)的孩子的面孔来看,华裔占据到了80%-90%,很多华语家庭是全家陪同。”
图为2023年John Locke颁奖典礼现场,现场有很多西装革履的华裔面孔,图片来自小红书作者北京布尔玛。
真可谓,哪里有竞赛,哪里就有咱们华人“卷王”的身影。
或者说,在华人学生们为同一个竞赛“卷生卷死”时,其实只有大赛举办方才是“渔翁得利”的最大受益者。
那么,John Locke奖项真的可以让孩子们“半只脚踏进藤校”吗?
让我们从头梳理。
业内人士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学生A在申请季被某藤校录取,顾问在分析A的案例时,发现A曾经参加过John Locke并获得奖项,顾问或是出于有心或是无心,向外界传达了这一事实情况,部分“接收讯号”的听众将其上升到“A是在John Locke获得了奖项,才能有机会被藤校录取”。
将John Locke等同于“爬藤利器”的传言部分即是由此而来。事实上,“A同学能被藤校录取是因为A本身就很厉害,而不是John Locke有多厉害。哪怕A不参加John Locke,他也照样有可能被藤校录取。”某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此外,John Locke在国内的“爆火”还与机构、顾问以及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
不同于玲琅满目的理工科类竞赛,哪怕放眼全球,具有声誉的人文社科类竞赛实在是屈指可数,而焦虑的家长们总是希望找到可以量化的指标,因此当John Locke横空出世时,机构们找到了“抓手”,纷纷如狼群般扑向前者,并精准向家长与学生推销。
需求滋生市场。John Locke的火热还养活了一批辅导机构。至今,我们在社交媒体里搜索John Locke,当中不少是贩卖课程的引流贴。
“太阳底下无新事”,在John Locke台面上,是学生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神仙打架,能够拔得头筹的获胜者自然是万里挑一。
但是台面之下,还有诸多鲜为人知的暗箱操作与暗流涌动。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参赛选手的论文由辅导机构老师“倾囊相授”,甚至全程代笔。业内人士形容此现象为,“John Locke正在变成辅导机构老师之间的论文能力的比拼与内卷。”
这种作弊很难被官方组织察觉,但是对于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遵守规则的参赛者,他们一边要忙于考IB、考AP,一边要抽出时间写论文,这种作弊是何其的有失公允,更是对比赛规则的亵渎。
但我们相信作弊者只是少数。如果我们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边追求国际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有独立思考的世界公民,一边却默许自己以这种“不耻”的方式进入世界名校,这样的价值观定不会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走得长远。
图源:pixabay
回到主题,竞赛在美本申请中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
今年落幕的早申季,被MIT录取的两位中国籍学生,都获得IMO金奖,大家纷纷感叹进入名校是实至名归,但奥林匹克级别的竞赛向来是“成王败寇”。
在一个胜利者的背后,是无数孩子从小被父母逼迫学奥数,打竞赛;是无数孩子花费了一个又一个日夜、周末,在书桌前刷题与补习。这些看不见的大多数,是止步于AMC10还是AMIE我们不知道,但所谓“成王败寇”,拿不到最后的大奖,他们沦为了成千上万个沉默的“陪跑者”中的一个。
记得刚入这个行业时,某位顾问痛心疾首地跟我讲,很多孩子打竞赛其实是浪费时间;很多孩子在竞赛中,磨灭了对这个学科的热情与好奇。
数学竞赛犹如打怪升级,越往后越艰难。
说它不重要,是因为我们也见过不少没有参加过任何竞赛的孩子被藤校录取。比如,前不久,我们报道过的上海女孩Emily,作为理工科女,她没有参加过任何竞赛,却被哈佛、MIT、普林斯顿录取。
在顶级竞赛中拿到大奖,固然是伟大的成就与荣耀,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参加每个竞赛时,他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光,他是真挚的欢喜与渴望。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留学全知道,微信号 EduKnow,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