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爸爸才退休1年,被檢查出癌症末期「剩半年」…想到死亡在接近,我們都好害怕,該如何轉念?
家属、照护者面对挚爱家人的生命凋亡,心中都会充满不舍和挣扎,此时取得共识显得相当重要。 示意图/Canva
癌症(恶性肿瘤)已连续42年蝉联国人十大死因榜首,尽管目前医疗技术进步,但当癌症走到晚期,明确威胁生命时,在面对死亡逼近,对于患者与家属而言,仍是相当大的身心煎熬。
面对生命尽头 先听听患者想要什么
柳营奇美医院血液肿瘤科临床心理师林维君透露,台湾医疗技术发达,碰到这类第四期癌症患者,医师首先会先了解病患本身最在意的是什么,主要会询问两大方向。
第一种是,病患选择想积极延续生命、想让自己尽量活更久一些,若下定决心就要做好抗癌的心理准备,包括在身体和经济上都会比较辛苦。若选择这条路,医师就会全力协助,用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全力延续生命。
第二种是,患者不在乎生命长短,但想要在最后维持较好的生活品质、不要太痛苦,面对这类的患者,医师会采取缓和治疗,例如进入安宁病房或居家安宁。
家属松不开的手 竟变成情绪勒索
除了患者的意愿需要沟通,其实家属、照护者面对家人的生命凋亡,心中也会充满不舍和挣扎,家属与患者取得共识显得相当重要。林维君分享,在医院第一线观察发现,在生命最后阶段好好珍惜在一起时光的家庭反而很少,而是争吵的案例居多,使得不少家属在病人离开后,都充满懊悔。
最常见到的争执状况是,家属希望病人能积极治疗、为病情再努力一点,例如,家属希望病人多吃一点才有力气,却忽略病人可能一吃就呕吐或腹泻等不适。家属心急的责备病人「为何不努力」,病人在面对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要被情绪勒索,最后变得两败俱伤。
林维君分析,这样的状况多半因为家属希望患者能够积极延续生命「陪我们久一点」,毕竟要轻易放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建议,当了解病情来到晚期,双方都需要先花一些时间接受事实,过程中难免有焦虑、悲伤的情绪,但经历过这些情绪起伏后,才能更清楚当下应该珍惜的是什么。
家人间因为情感连结很深,也有一份深切的爱,但林维君提醒,这份爱也要让病人的意愿被尊重、被看见,不要因此否定病人的想法或限缩他的行动。例如,因为担心身体虚弱,就限制患者不能再去登山;或认为芒果易上火,就不让患者吃芒果,剥夺了他们原本喜爱的事物,反而是一件残忍的事。
安宁照护让临终的路 有不同选择
林维君分享,癌症晚期部分病人选择不积极治疗,进入安宁照护,除了住安宁病房,状况相对稳定的病人可以出院回家,转为安宁居家取代门诊治疗。医师、护理师会到患者家中帮忙送药、抽血检验、协助尿管和鼻胃管定期更新等。
从临床观察,安宁照护的患者有一半是癌症,其他则包括长期洗肾、高龄多重慢性病、器官衰竭等情形,安宁照护的核心意义是让病人可以舒服、有尊严、有品质的离世。面对生命临终,有些病人选择奋斗到最后一刻,也有人选择平静的做好准备,无论何种方式,最终都需尊重病人的意愿,珍惜陪伴、不留遗憾。
〈本文仅为专家意见,非本平台立场〉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