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媳婦想過年出國玩,也不打算先來婆家拜年,分明沒有尊重我這個婆婆!

咨商心理师廖伟玲认为,婆媳的年龄跟成长背景都不同,若能放下「婆媳角色」的框架去看对方的行为,就能更能够同理对方的所作所为。 示意图/shutterstock

每逢过年之际,回婆家团圆总令不少媳妇感到压力,不时想找理由拒绝,也让许多婆婆「看不惯」,甚至认为媳妇回家过年,会散尽娘家家财且带衰……于是,「过年」也成为婆媳相处的焦虑。

婆媳相处,小心被「价值观」的冲突伤了和气

咨商心理师廖伟玲提到,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对于过年的期待与习惯也有所差异。例如,有些职业妇女平常工作忙碌,过年计划可能就是好好放松,或许是出国或带孩子出外旅行。

对很多长辈来说,「好好过年」是一年的开始,当然特别重要,「如果婆婆认为『年夜饭』就是要全家团圆,当孩子、孙子无法出席的时候,心里的失望就会很大,也会很难理解媳妇出国的选择。」

廖伟玲建议,婆媳的价值观都没有错,只是有很大差异,如果用自己的立场去臆测对方的想法,不但自己生气,还容易伤了一家人的和气。

高情商作法,化解婆媳问题

当双方的想法跟价值观天差地远时,请试着「同理」对方是改善关系的起点。不妨试想:媳妇一整年工作很辛苦,还要带小孩,自然会觉得过年出国玩天经地义,也为下一个新年度做准备。

相反地,媳妇若能体会婆婆「想一家人团圆」的简单梦想,或许可以提早预告出国讯息,或是好言好语跟婆婆解释,自己并没有不愿意聚会,只是真的想出国放松又苦无机会。

换句话说,李太太可以在媳妇出国提早举办吃团圆饭,或是在年节时找好友或其他亲戚聚餐;媳妇可以提前包个红包给婆婆,或是待回国后赠与小礼物,相信对于婆系关系的改善能有所帮助。

廖伟玲建议李太太,换个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年节期间若媳妇跟孙子不能团聚,不如找闺蜜好友一起出游或聚餐,也是另一种愉快的团圆方式。

婆媳之间相处得好,互相尊重和包容才能相安无事。

「婆媳各退一步,没有必要为难彼此!」廖伟玲转向提及男性的角色,「如果不知道怎么跟媳妇对话,王太太可以直接转向跟儿子沟通,试着理解媳妇内心的想法,也清楚表达自己的期待,不要觉得委屈又不敢说,万般猜测还解不开心结。」

各退一步,厘出喘息的空间

此外,婆媳之间常发生的争执情况,是婆婆好心的想要经验传承,告诉媳妇如何照料家庭跟相夫教子。但是媳妇觉得婆婆事事都要「照着她的方式跟想法做」,对自己百般刁难。

廖伟玲提出心理学上的说法,有时候婆媳问题会产生,背后反映的是家庭内的「权力」斗争——这个家里要听谁的?家庭主导权在谁手上?平常婆媳没有同住的家庭,过年时就要直接面对这个问题。

「很多媳妇们告诉我,过年的时候通常会配合婆婆,反正忍几天就过去了。」殊不知大部分的婆婆也在忍,尽量不要对媳妇指手画脚,「但连回来都不愿意,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实际上,大部分婆媳会有纷争,是因为长久以来的沟通不良,不清楚对方内心的感受与想法,每次忍耐很久之后说出来的一两句话,都是积怨已久充满火药味的话。所以越讲误会越多,误会越多越不想讲,关系就这样越来越差了。

廖伟玲举例,在做家庭治疗的情境中,婆媳难得坐下来好好谈话。婆婆不开口则已,说出口的话尽是充满委屈与忍耐:「自己过去当媳妇时百般配合婆婆,等到儿子长大娶媳妇,却得继续忍耐媳妇,因为时代不一样了,也不想要当恶婆婆,只好尽量少说话,但其实觉得很不公平也很难过。」

媳妇听到之后很惊讶,原来婆婆已经努力隐忍自己的想法,对自己也没有恶意,并不是看自己不顺眼才处处刁难。

婆婆尝试放手,媳妇将心比心

「婆媳相处之道没有公式可以放诸皆准,如果能放下「婆媳角色」的框架,去角色化之后去看对方的行为,就能更能够同理对方的所作所为。」

一旦放下婆媳的角色框架,通常能更理性去看事情。婆媳的年龄跟成长背景都不同,想法「不一样」相当正常,并不是因为针对自己而故意作对!

廖伟玲提醒,当婆婆的可以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参与社会公益或培养兴趣,开心做自己也为生活开辟另一扇窗;当媳妇的不需用贬损婆婆的方式与之抗衡,将心比心地对待与尊重婆婆,并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长久的相处之计。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