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该出钱孝敬婆婆?黄越绥:媳妇有钱也是孝敬娘家母亲

媳妇是不是应该出钱孝敬妳?

传统观念中,媳妇嫁了过来就是夫家的人,所以就算夫家经济情况好,但做媳妇的还是不应该拿钱接济娘家台湾人常常卡在这种婆家和娘家之间,公不公平问题,如果娘家有男丁,做媳妇的拿钱回家孝敬父母就更是罪大恶极了。虽然大家都知道现代人生活不容易,养儿已不能防老,但台湾人就是会卡在传统和新趋势中。

媳妇其实没必要孝顺

这个问题不是「应不应」而是「机率大不大」,如果指望媳妇会主动定期出钱孝敬婆婆,那么情况大概只有两个:若不是同住在一起必须分担、补贴伙食费,要不然就是婆婆帮媳妇托儿代价,另外就是儿子要孝敬母亲,而透过媳妇代为处理。

媳妇如果有私房钱的话,会孝敬的对象也是她娘家的母亲,而不是夫家的婆婆。但如果婆媳之间关系好的话,每逢婆婆的生日、母亲节或过年,做媳妇的大概也会主动礼貌性地包红包,或购买礼物作为孝敬的表示。

透过我的脸书,有位网友问说:当她的丈夫要求她每个月必须出三千块钱给她婆婆时,她心理上很不能平衡,于是反呛:「为什么是妳妈而不是我妈?我如果要孝敬,对象也是生我养我对我有恩的母亲,而不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婆婆,难不成只因我们结了婚?」

理论上,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可是大家在婚姻中都疏忽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一旦结了婚,牵涉的层面已是两个家族以上的事。

婚后,才是亲情考验

有不少的男性在婚前对女友表现得唯唯诺诺,但结了婚以后,马上就以大男人主义姿态出现,也有不少的女性为了争取到对方同意结婚,而什么事都愿意配合婆家,可是等到结婚后,只要稍微不能称心如意,就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拿娘家来和婆家做比较,而且动不动一生气就往娘家跑,还继续在耍婚前的小姐脾气,非得要丈夫先认错道歉后,再去接她重返婆家。

但通常这种戏码演多了只会得到老公的一个冷冷的回应:「妳知道地址,自己搭公车计程车都可以回来。」如果还不知趣,不懂得给自己找台阶下的话的再继续拿翘的结果只要超过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后,紧张而急着要把妳送回婆家的,恐怕会是娘家的人了。

当娘家的人看到妳在婚姻中受到委屈,通常都会给妳安慰和鼓励,甚至父兄们还会拍胸脯呛说:「没有问题,大不了回来,我们会养妳。」但这些都纯属一时情绪上的气话,千万不要太天真而当真,除了少数的案例外,否则一般的娘家对于嫁出去的女儿,通常在心理上都存有「救急不救穷」的底线

多少离过婚的女性回到娘家后,真的需要家人伸出援手的时候,那种冷暖人情滋味,恐怕只有真的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结了婚以后,由娘家到婆家的过程,在角色扮演上的转换和适应如果没有拿捏得好,常会因小而失大。

晚辈不奉养家中老人吗?

三千元并不算多,但如果在心态上没有办法接受的话,就会变成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有压力的数目。事实上,妳表面配合拿三千元给婆婆,而只要自己能力上够的话,私下再多给妳母亲五千元,如此一来,在心理上不就能够平衡了吗?其实很多的女性也未必就真的那么孝顺自己的母亲,只是因为太讨厌婆婆,而拿它来当代罪羔羊罢了。

明理的婆婆只要想到自己亲生儿女都未必真的会孝顺,怎么能够要求媳妇这个别人家的陌生女儿会来孝敬妳呢?与其希望媳妇能来孝敬妳,不如妳先少为他们做牛做马的付出,而改换成自己孝敬自己,还比较轻松愉快。

本文撷取自黄越绥「婆媳学问大:黄越绥解答世代婆媳问题」作者黄越绥,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媳妇在想什么?现代媳妇眼中的恶婆婆、巫婆和臭毒菇如果一定要住在同一屋檐下, 该怎么计算媳妇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