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在历史的壮阔画卷里树起青年之榜样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完全被剧戳中,我也想做个有为青年。”由剧推己,电视剧作品艺术魅力即在共情中。当“做有为青年”成为弹幕里、网络评论区的高频词,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壮阔的画卷里,树起了当代青年的榜样

《觉醒年代》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它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线索,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问世为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该剧厚重的题材不仅吸引了观众追剧,使其收视率始终位列榜首,还在视频平台圈粉无数,前16集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评分从8.3分一路涨至8.7分,超半数网友给了五星好评。剧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播种,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经历,让人热血澎湃,也让人肃然起敬。他们在暗夜中发出的点点星芒,不仅照亮了百余年前青年的道路,也能启迪当下青年为国家作为、为民族担当。

塑多元而归一群像戏,还原历史的必然选择

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有无数动人心魄的故事与不可不说的人物。《觉醒年代》采取了多线并叙的方式,在1915年到1921年的时间跨度中,交错呈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为旧中国谋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

开篇,故事的导火索是北洋政府签订卖国条约“二十一条”。随之而来的是青年人的回响:刚回国的陈独秀四处筹谋决定办《青年杂志》 “启民智”;在日留学的李大钊、章士钊等人纷纷撰文探寻救国之道;年轻学生们开始自觉宣扬新思想,一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跟随镜头流转,长沙,伴着雨声与市集交响出场的是青年毛泽东,他将以笔名“二十八画生”书写志向;天津,南开中学的小礼堂里,一身白衣的青年周恩来正大声朗读《敬告青年》;上海,街头的老艺人用民间曲艺的形式给路人讲述当时局势……思想的星芒开始燃起火焰,那一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振臂疾呼的救亡之声、爱国之声响彻中华。

作为一部讲述重大革命历史进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涉及历史的真实人物有近千人。主要革命先驱人物立体饱满,群像多元丰富。以蔡元培为例,儒雅恳切之外,更有因势乘便之进退步法、力抗洋酋之凛然正气……层次绵密的角色藉由剧本、镜头与演员三位合一演绎,令人回味无穷。还有许多“书本里的场景”,也在剧中得到了精彩刻画。鲁迅所作现代文学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和发表被浓墨重彩地渲染,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说以及辜鸿铭作《中国人的精神》演讲都激起了弹幕一片慷慨赞叹,这些经典场面在剧中不时闪现,汇聚成一幅极具艺术张力的群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谈到:“不少艺术形象,此前已在《建党伟业》《我的1919》等影片,以及《恰同学少年》《开天辟地》等电视剧中,不同程度地得到过一些刻画。但像在《觉醒年代》中这样,紧密依托《新青年》杂志的传播轨迹,将多种多样的人物和事件共同组合成一幅完整而又多元、多元而又归一群像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见到,称得上是一次带有集成式意义的美学突破。”在他看来,剧中出现的北洋政府、保皇派、复古派、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元思想的交锋,是道路自信的彰显,“中国共产党建党不是突然发生的或偶然的历史结果,而是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过程中业已存在的多元选择中的一项必然优选。”

独到的镜头语汇扬精神风貌,感召当代青年人

许多网友评价,《觉醒年代》是观众期望看到的主旋律作品——既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也有独到的镜头语汇暗藏历史的密码。

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剧中陈独秀和毛泽东的不同出场。前者长发披散,于群情激奋的学生中坦然进食,俨然一副肆意汪洋的狂士形象;后者在蒙太奇的画面中登场,风雨飘摇中他发足狂奔,趟过的是民不聊生的破旧山河,他得跑快些,才能跑出那潇潇雨幕,守护好怀里珍贵的理想和信念。

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等人的几次演讲呈现,剧中都调用了大面积的暖黄色调,烘托出理想主义浪漫情怀。陈独秀会钱玄同陶然亭里饮酒听琴赏雪,极尽文人雅会之趣。还有许多细节的表征,也在年轻的网友中被解读出了背后的意涵。比如瓷碗下的青蛙、话筒上的蚂蚁、飘洒的风雪,都无声胜有声,在台词的言外之意上,烘托出了史实感与寓言的意味。

艺术化的视听语言进一步俘获了年轻的观众。有在校大学生将剧中片段反复揣摩,“我太喜欢润之出场这一段了,两分钟我来回看了好几遍。他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如光一般耀眼!”有90后剪辑出蔡元培、陈独秀雪中共叙往事的短视频发布在B站,引发“国家情势危如累卵,救国之士意气风发”的赞叹。

也正因为被剧集深深吸引,剧集原型人物的觉醒,感召着当代青年。跟随剧中“觉醒”的主题——从李大钊写下《厌世心与自觉心》,呼吁国人“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呼唤青年 “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到毛泽东提出了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乃至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人阶级觉醒——网友称,自己也沉浸在了“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革命创业史”中。

剧中,百余年前的青年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经坎坷而一往无前;剧外,今天的青年也被革命历史题材触动,为前辈的峥嵘往事动容。如一名年轻观众所言: “国难当头时青年当自强,现在和未来吾辈也更要永远自强!《觉醒年代》也许正在改变我的人生选择。”(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