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的特殊福利!网友表示很羡慕,条件好到让其他官员羡慕不已

福利,是激励社畜努力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畜任职期间对于就职环境舒适程度的认知指标。事实上,福利并不是现代职工的专利,对于古代官员来说,福利也是择业过程之中颇为心动的一个选项。

清朝时期,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一度发展到了巅峰水准,位于权力中枢的军机处应运而生。军机处,作为皇帝最有力的左膀右臂,它总揽军政大权,是大清帝国最高级别的建议和执行机构。因此,军机处也享有其它机构永远无法企及的荣耀和待遇,条件好到让其他官员羡慕不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军机处的由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军机处有什么特别之处。军机处,始建于雍正七年,是清朝中后期十分重要的中枢权力机构。与武则天时期的风格鸾台和明代内阁的地位是相同的。

而雍正帝一开始着手建立军机处,其实并没有想得太多,单纯是为了帮自己分担繁多复杂的西北军务而建立的。建立军机处之后,雍正帝便从自己的亲重大臣之中选拔一些才干以兼职的形式担任军机大臣这一职务。

由于军机处设置的距离和雍正寝宫养心殿很近,雍正直接在寝宫就可以召见军机大臣前来议事。因此,在这个商议的过程之中,永远不会出现第三个人来进行干扰。于是,每次雍正与军机大臣商定决策形成谕书之后,都不再通过内阁,而是直接由军机处将皇帝的旨意下发给相关官员。这样一来,军机处便具有了保密属性,这使得这个机构变得愈发神秘而特殊。久而久之,军机处就成为了皇帝的私人秘书部。

军机处的种种特殊性,都在无形之中加深了皇帝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使得权力变得更加集中,让皇帝得以与不断增长实力的满洲贵族相抗衡,以维持皇帝的绝对统治地位,彻底实现皇帝独断乾纲的野心。所以,军机处对于皇帝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军机处之中最重要的军机大臣,则与皇帝有着如影随形、须臾不能分离、亲密无间的特殊性质,这也使得他们有着其它机构无法企及的荣誉和待遇。

军机处的政治待遇

军机大臣,是军机福利待遇的最大受益者。但是,关于一个军机处内究竟要有多少个军机大臣,确是向来都没有定数的。军机大臣的数目,大多随皇帝需要而随时调整,一般情况下都是有十六人到二十人不等,以轮班制度来应对皇帝的随时召唤。

明清时期,常常流传着一句羡慕京城的俗话:“我爱京官有牙牌。”,这里的“牙牌”,就是指京城官员独有的皇宫“门禁卡”,采用珍稀的象牙制作而成,上面刻有官员的基本身份信息。不过,军机处的“门禁卡”却比那些让地方官员羡慕的牙牌还要气派得多。据《桓枢纪略》所记载,军机处的“门禁卡”为金牌:

金牌以金为之,广约五分,厚约一分,修约两寸,上镌军机处三字,直军机配之

与此同时,这块金牌还不仅仅是一块“门禁卡”,它还是军机处开启印匣的钥匙。那么,何为印匣?顾名思义,印匣就是存放印章的匣子。众所周知,印章是一个机构运行必不可缺的权力标志。在机构执行各类重要事务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盖章的形式来使得文书内容正式生效。

不过,作为关键特殊的军机处机构,对于印章的保护也格外重视。军机处印章采用纯银制成,放在带锁的匣中,专门置于皇宫的藏宝阁之中,由专事宦官进行照看。若军机处需要使用印章,则由当日的军机章京到军机大臣处领到上文所述的军机处金牌和印匣钥匙来到藏宝阁取印章。其中,钥匙金牌,缺一不可,才可以取出印章进行使用。

除了机构本身所具有的权力,其拨款来源也成为考量一个机构好坏的标准之一。自古以来,中央政府直属机构都比地方政府供奉的企业要硬气得多,而军机处作为皇帝的“贴身秘书”,自然各项资金周转和经费预算也比其它机构要宽裕很多。

根据军机处所藏档案资料曝光,光是光绪三十四年这一年,清政府各个部门就向军机处拨款了饭食银六千四百二十两,参赏银四千两,补贴银七千七百八十两,饭桌银两百零八两,共计两万余两白银。要知道,光绪年间的清政府已经大厦将倾、日薄西山了,还能向军机处大肆砸钱,出手之阔绰可见清朝皇帝对军机处的厚爱。

优越的生活待遇

既然对军机处的拨款都如此大方,那么给到军机处的生活待遇必定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才能使得军机大臣心甘情愿地为皇帝卖命。

与此同时,军机大臣整日与皇帝形影不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能沾一沾皇帝的光,享受到来自皇帝的特殊关爱。于是,军机大臣每日的员工餐和照明用的蜡烛,都由皇帝管家内务府来直接供货。

不仅如此,内务府每隔五日还会给军机处送来水果,夏天给冰瓜解暑,冬天给薪炭取暖,春分给卷饼鲜菜和绿豆糕,上元节给元宵,中秋给月饼、端午、冬至时,内务府也会提供应季的食品,他们甚至还会给值夜班的军机大臣提供夜宵...总之,只要是好吃的好喝的,皇帝都会随时赏赐给军机处。

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军机大臣无论等级高低都能够入宫向皇帝拜年,得到皇帝亲手赏赐的福字和八宝荷包。春分的时候,军机大臣只要向皇帝的藏宝阁内递上一封问好的折子,就能得到皇帝亲自挑选的各类文房墨宝,以示皇帝的恩宠。

同时,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禀报奏事之时,能够不用双膝碰地,而是有专门的“军机垫子”来垫膝盖,可以不像其它大臣一样“废膝盖”。

特殊的服饰待遇

军机大臣除了能得到各类优越的生活待遇,他们在官服上的优待也是同级别其它官员所不能及的。关于官服,在细节上的讲究颇多:皮料、花翎、朝珠......每一处细节的严苛区分都是为了凸显官员的等级。

其中,朝珠在清朝官员之中只有五品文官和四品武官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戴。但是对于军机处来说,军机大臣无论等级高低,都可以佩戴朝珠,以显示与众不同。乾隆年间,军机大臣佩戴朝珠的规定甚至还被严格执行,可见其殊荣:

嗣后凡不可挂朝珠官员挑入军机处走动,亦照此例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许可了军机处官员不分高低等级都能够穿貂褂。要知道,一般也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穿貂褂,四品以下的官员穿貂褂都属于违规。而军机处官员不但可以随意穿貂褂,还能够使用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用的红色雨帽,足以彰显其特殊身份和待遇。

事实上,军机处的独特服饰待遇并不局限于此。为了表示军机大臣与皇帝亲密接触的独特关系,军机大臣们还能够穿戴与皇帝形制相同、花样略减的“绿压缝靴”。足以彰显皇帝对军机处的强烈认同。

加官进爵的捷径

身为常伴君侧的军机处,他们所具有的表现机会和晋升机会自然也比其它机构要多得多。

据《池上草堂笔记》和《浪迹丛谈》记载,乾隆有天夜里忽然想起紧急的事情要同军机大臣商议,但是其它军机大臣都回家了,只有军机章京吴熊光、戴衢亨两个人在值班,乾隆只能将事情交给他俩处理,未曾想到这两人的工作能力十分显著,乾隆皇帝满意之余,龙颜大悦,便直接将他们二人升职加薪,升为军机大臣。

雍正年间,也有一个叫做巴延三的人,资质平平、软弱无能,托关系成为了军机处的一个司员。巴延三同样由于军机大臣不在而皇帝急需召见而临时顶替,却没想到运气好竟然顺利完成了皇帝交代的任务,深受皇帝看重,借此机缘,平平无奇的巴延三也就此翻盘,甚至成为了两广总督。可惜的是,没有真才实学的巴延三始终不能兴盛多久,最终落得了个罢黜的结局。

总体来说,军机大臣的福利待遇在那个等级区分十分“变态”的封建统治时代里确实十分特殊,难怪其它机构的官员纷纷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