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演一次炸死那么多鱼,各国海军是如何处理的?可以打捞带走吗?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个国家的军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测试各类军事武器,军事演习也就必不可少,为了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大部分国家都会进行海上军事演习。
很多人可能就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军事演习肯定不能避免地造成一些鱼类死亡。
那么,这些死亡的鱼类最后都去了哪里?可以打捞起来吃吗?
海上军演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许多人都知道军事演习可以炸死很多鱼,那么究竟有多少呢?
其实,一次中大型军事演习就会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不反映出军事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巨大伤害。
曾有一则美国新闻报道,一名美国渔民在打捞的鱼腹中发现了弹片,这些鱼是在海军演习中被炮火炸死,可见,海上军演对海洋生物的伤害是多么巨大和直接。
那么,军演是如何对海洋生物造成如此大规模杀伤的呢?
当炮弹在水中爆炸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鱼类的身体结构非常脆弱,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对鱼类的内部结构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当冲击波穿过鱼体时,会撕裂它们的内脏器官,导致严重出血,最终,这种内伤将导致鱼类死亡。
其次,爆炸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会影响鱼类。
炮弹和导弹在爆炸时会释放出大量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这些有毒污染物质会溶解在海水中,短时间内生态系统不能分解完全。
被鱼类无意中吸入或摄入,从而造成慢性中毒,鱼类大量死亡不仅是一个直接的生态损失,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大量鱼类尸体腐烂会导致水质恶化,腐烂的过程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同时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等,进一步污染海水环境。
食物链会因此而断裂,鱼类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大量死亡会直接影响依赖它们为食的其他生物,如海豚等,使得整个食物链失去平衡。
病原体会因此在海洋中传播开来,大量尸体会滋生细菌和病毒,这些病原体会感染其他存活的鱼类和海洋生物,加剧生态系统的恶化。
最后,这种生态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损失,渔业资源的减少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生计,旅游业也会因为海洋环境的恶化而受到冲击。
除了炮火之外,海军演习中广泛使用的声呐也对海洋哺乳动物造成了严重伤害。
声呐发出的高强度声波会干扰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等的生理活动,影响它们的导航、捕食和交流能力。
更糟的是,这些声波有可能直接导致它们的组织损伤和失聪,甚至会让它们迷失方向,最终遭受滩涂或与船只相撞的厄运.
一些研究表明,声呐可能是导致鲸鱼集体搁浅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国处理死鱼的不同方式
不同国家面对海上军演造成的鱼类死亡,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而从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上也能看出国家与国家的区别。
近年来,美国在世界各大洋进行的海上军事演习可谓是屡见不鲜。
以西太平洋地区为例,美国在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多场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如“环太平洋”、“关岛反导”、“钻石”系列演习等。
在其他地区,美国同样不遗余力,在北大西洋,有“大西洋雷霆”军演;在北冰洋,有"冰原卫士"军演;在波斯湾,则有“国际海上伙伴关系”军演。
可以说,美国的军舰编队无时无刻不在某个海域进行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而美国一贯秉持着“以战止战”的军事理念,对于军演中造成的生态损失,往往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有报道称,美国曾动用多艘航母编队,对死亡的鱼类进行“无差别攻击”,把它们彻底消灭。
这种做法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活动范围广,无法对遍布各处的死鱼进行回收;二是担心鱼体内可能存在毒物质,危及人体健康;三是军舰本身也无法储存和保鲜如此大量的鱼类。
在相比之下,中国在海军军演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首先,中国会合理选择演习区域,避免对濒危物种和渔民生计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采用高科技手段,如声波驱赶等,尽量减轻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其次,中国更倾向于选定无生物的固定目标进行打击,如无人岛屿或报废船只,尽量避免误伤海洋生物。
最后,对于无法避免的误伤鱼类,中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组织专门力量对死亡鱼类进行打捞并合理处理,经检测无毒可食用的鱼类,则供给部队食用或对外出售,如果含有毒物质,则禁止打捞,放任自然循环。
可见,中国在军演与生态保护之间更加注重平衡,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尽管中国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海上军演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军演与环保之间寻求平衡。
总结
总的来说,军演确实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无法忽视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努力,相比美国等国家的漠视态度,中国更加注重军演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然而,这种影响并未完全消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军演与环保的平衡之道。
我们呼吁各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制定相关的国际公约,用实际行动保护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