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200多万日伪军是怎么处理的?

抗战胜利后,被中国政府遣返日本的日军有120万人,但在日军之外,有正规编制的日伪军高达118.6万人,如果加上关外和已经被歼灭的日伪军,则日伪军的数量能够达到200万人之多。

单论数量,日伪军还要多于日军,这是一个谈起来颇令人尴尬的事实。这200万日伪军在抗战胜利之后都去了哪里呢?

(一)伪军由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东北。起初,日本并没有组建伪军的计划,而是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但中国军民抵抗意志较为强烈,仅在东北一地就活跃着30余万抗日义勇军。日军渐感左支右绌,于是开始组建伪军。

伪满军

1932年3月,随着东北地区的逐步沦陷,伪满洲国于长春建立,最早的伪军部队也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而逐步建立起来。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伪满国实行征兵制,服役期为三年。但由于伪满洲国一再延期服役,所以直到伪满垮台,都没有一个人顺利退伍。

伪满洲国的宣传图

伪满军是伪军中战斗力较强的一支,这个“较强”,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较为齐备上,这和伪满伪军的定位有关。

伪满军总人数高达20万人。最早的兵员大都是被俘的原东北军官兵,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国内治安”、“国境周边与河川警备”,其定位是“后方支援部队”。出于这个定位,伪满军的装备和训练一向不足,战斗力自然也十分堪忧。其主要任务就是扫荡东北地区的反日武装,进行所谓的“治安战”,主要对手是抗联以及地方山匪。

随着抗日进程的加快,日本关东军逐渐弱化,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日军开始大力武装伪满军,被武装起来的伪满国军有一大半都集中配置在热河,警惕着苏联部队。

其中有一支组建于1944年的精锐部队叫做“铁石部队”,当时为了补充华北地区兵力的不足,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签署了“关于满华国境地带治安肃正协定”,从伪满军中抽调了1.6万精锐,配上了相当齐全的装备派往华北战场。被关东军给予厚望的铁石部队表现中规中矩,训练精良,武备齐全,打出了一些战绩,被称为“太阳旗下最卖命伪军”。

伪蒙军

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是内蒙古王公中的一位,本人是一个泛蒙古主义者,一直试图振兴蒙古帝国,声称:“当今时代,能振兴蒙古者,舍我与谁共?”在政治上他是一个革新者,极力主张革除蒙旗的陈规陋俗。但在另一方面,他又坚决的维护封建帝王专制。

1936年,德王和日本人一拍即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立了“蒙古军总司令部”,每月可以从日军手上拿到30万补助。德王用这笔钱大肆招兵买马,建立了伪蒙军。

和伪满洲国军一样,伪蒙军的战绩同样乏善可陈,其主要对手是抗日名将傅作义。1936年,伪蒙军兵分三路进犯绥远,傅作义亲临前线指挥,命令部队星夜奔袭,包抄敌后,最终以少胜多,粉碎了日军和伪蒙军侵犯绥远的阴谋。

华北绥靖军

华北绥靖军,也是就大名鼎鼎的“皇协军”,广泛出现于各类小品及影视作品之中。

华北绥靖军在各类影视剧中出镜率极高,原因在于这支部队正是敌后抗战的八路军的主要对手之一。由于常年与八路军作战,这支部队也学到了一些经验,十分擅长夜袭,这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多麻烦。而且,由于这支部队不怎么参加与国民党的作战,因此国民党对华北绥靖军敌意不高。

华北绥靖军内部分为两派,一是齐燮元的绥靖军,即绥靖系,二是阎锡山麾下投奔而来的两个师,即晋绥系。

华北晋绥军作恶多端,引起了八路军的注意,双方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九次:四十里铺伏击战、东双城子攻坚战、刘备寨战斗、马庄户牵马岭战斗、西旧寨战斗、果河沿战斗、杨店子战斗、梁子河战斗、贾庄子战斗。

伪国民政府军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了汪伪政府。汪精卫投敌叛国的原因很简单,在汪精卫看来,中国落后而日本先进,两者相争,中国毫无胜机,因此汪精卫是个坚定的求和派。在和蒋介石的政治斗争中落败后,汪精卫就滑向了投敌叛国的深渊。在国与国之间激烈的斗争中,极端的求和与卖国无异。

总之,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汪伪军很顺利的建立了起来。汪伪军武器的来源主要是日军的缴获。根据统计,日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武器相当丰富:各式火炮大约能装备50个炮兵团,各式迫击炮能装备81个师,各式重机枪能装备61个师,轻机枪能装备55个师,步枪能装备80个步兵师。国军运输大队之名属实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从数量上来看,汪伪军规模惊人。但实际上,汪伪军战斗力十分堪忧,在各伪军部队甚至可能垫底。训练松弛自然是应有之义,但武器装备的低劣才是致命缺陷。

由于日军对汪伪政府并不放心,因此日军不允许汪伪政府建立大规模的兵工厂,而缴获的武器虽然庞大,但老旧损坏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一大半都存在各种问题。子弹、炮弹都是打一发少一发,汪伪部队练兵甚至不舍得实弹训练。这养成了汪伪军团的独一无二的怠战风格,能不打就不打,少开一枪就是省下一枪。

(二)伪军结局

伪满军

苏军出兵东北后,一路势如破竹,驻守大城市中的伪满军几乎全部向投降,最终被我党收编,或遣散或加入东北民主联军。例外是那支出关在外的“铁石部队”,这支部队囚禁了自己的日本长官,宣布反正,随后向国民政府投降,一部分返回东北后被抗联歼灭,一部分在解放战争中被歼灭,至迟于1948年底的辽沈战役中被全部歼灭。乡村地区的伪军则沦为土匪,大多在被击溃后改编加入我军部队。

这些伪军在加入我军后表现仍然拉胯,甚至时有叛乱,曾经出现过八个大队叛变了七个半,只有一个中队没有叛变的奇闻。在陈云的报告中,他认为收编的伪军虽多,但其中可靠的甚至不到四分之一。

伪蒙军

德王试图和伪满洲国一起独立的计划没能成功,因为1945年苏联红军不止攻入了伪满洲国,也分了一路部队进攻伪蒙军。同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也抓住战机,发起总反攻,一举攻下张家口,和苏军胜利会师。伪蒙军就在此战中烟消云散。

华北绥靖军

在长期的敌后抗战中,华北治安军不断遭到八路军的打击,成营成团的被消灭,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时,已被八路军消灭大半。少数余部则被国民政府收编,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晋绥系复归晋绥系。

伪国民政府军

和其他伪军一样,汪伪军团也有大批军队被国民政府收编,事实上,汪伪军团是国民党收编起来最省力的一支。四大伪军大部分都被蒋介石收编,为什么蒋介石能捞取如此众多的利益呢?

早在1944年,日本初初显露败相的时候,蒋介石就提出“我军反攻期近,对于伪军策反应有统一办法”。开始了对伪军的策反联络工作,国民党许以高官厚禄,正中伪军下怀,双方一拍即合。其中接收汪伪军尤为顺利,因为汪伪军本就仿效国民党编制设立,双方十分熟悉。

而且,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还下大了三道命令,命令各战区“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八路军等部队则“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

这在客观上也是阻碍我军收取胜利的一大原因。不过即使如此,倒向我军的伪军也不在少数,譬如东海县的伪税警总团,在抗战胜利时宣布脱离伪军起义,被编入新四军,成为了税警总团的一方代表。

总之,伪军的去向有两个方向,第一是被国民政府收编,第二是起义加入共产党部队。被国民政府收编的伪军至迟于解放战争中被歼灭,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加入我军的伪军部队,除去后来投敌反复的部分,大都洗心革面,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未定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