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主動式ETF看見雛形 相關方案年底前送證期局

台股示意图。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金管会研拟明年开放主动式ETF,游戏规则呼之欲出。据悉,台湾证券交易所、投信投顾公会已研拟建议方案,预计年底前送交证期局;当中争论最多的成分股揭露规则,建议朝「全透明、T+0」两大方向修法,即主动式ETF持股全数揭露,且在买卖当日揭露。

ETF市场近年快速成长,今年来更因高股息ETF、债券ETF投资者众,时至昨(20)日规模已达3.85兆元,光是今年来便暴增1.48兆元。不过,还有不少投信业者没搭上班车,加上市面上既有产品愈趋饱和,愈来愈多业者期待引进近几年在美、日、韩等国兴起的主动式ETF。

为扶植产业,金管会证期局委请证交所、投信投顾公会研议。而目前投信业者公募产品主要是主动式的开放式共同基金、被动式ETF,主管机关若开放主动式ETF,市场最关心的是产品架构,包括是否需要追踪指数、指数追踪误差、申报透明度等。

前者方面,多数业者认为,主动式ETF应仿效美国没有追踪指数,因主动式产品的精神追求的是Alpha值超额报酬,靠的就是经理人团队的「真功夫」;若不必追踪指数,则也不必要订定指数追踪误差。

至于申报透明度方面,国外有持股全透明、半透明之差。全透明指的是ETF全数持股都揭露,半透明是揭露一定规模的持股、或如目前共同基金揭露前十大持股等;以及揭露时间点,例如美国是T+1,即交易隔日揭露。

目前公会倾向建议采全透明、T+0,以最高资讯透明度来回应主管机关监理的期待,做好投资人保护。对于持股全透明,是否引来「跟单」疑虑,相关人士认为,勿须过度担心,因为跟单不见得绩效会更好,资讯全揭露反而可以砥砺经理人更精进研究基本功。

台湾早期曾有封闭式基金,亦采取挂牌交易,但当时资讯不透明,不须公布持股,造成市价只要有人追捧就会炒高的乱象,导致后续乏人问津,如今封闭式基金已全数清算。

投信投顾公会理事长刘宗圣昨(20)日表示,主动式ETF开放涉及基金管理办法修法,业界对产品架构规范松紧有所期待,好比对平准金规定一样,主管机关也希望做到投资人保护,公会将汇整各方意见呈交主管机关。

延伸阅读

主动式ETF是双赢产品 业者乐观其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