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A股!中国的未来要垮掉了吗

上周的《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发布后,在“君临财富”公众号意外获得了20万+的阅读量,应该是君临一年多来阅读量最大的一篇文章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喜爱,也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当下的经济困境和国运走向的。

接下来,君临打算再写两篇相关的文章,和大家深入聊一聊中国经济的一些痛点与思考。

在上一篇,我们重点讲到了出生人口下滑,所导致的劳动力人口衰退形成的内需困境。

有读者反驳说,胡扯!

年轻人减少,应该导致劳动力需求紧张才是啊。

但是今年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我们先看看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

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已接近2019年疫情之前的统计水平,正在趋向正常。

但问题,出在了青年人的失业问题上。

16-24岁之间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居然高达20.4%,首次突破20%,显示青年人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

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这种结构性的青年人失业现象,此前很少有媒体报道。

因此让许多人困惑不解。

今天,君临就带大家深入解读一下这份数据。

首先说明一下,青年人(16-24岁)和中年人(25-59岁)的失业率数据,是自2018年才分开统计的,此前并没有。

看过去五年的数据,拆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第一,青年人失业率每年都有一个小高峰,主要发生在6-9月份,也就是毕业前后。

但此后,都会逐渐回落。

因此纠结在“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上,意义并不大。

第二,大趋势:中年人失业率周期波动,青年人失业率却逐年上升。

认真看,你就会发现,中年人失业率一直在4-6%之间做周期波动,虽然不时也会走高,但目前的趋势是良好的。

最新的中年人失业率5.3%,已经回落到了过去五年的最低点附近。

但奇怪的是,青年人失业率却是逐年走高。

2018年,大致在10%左右,2019年大幅走高到13%,疫情三年,更是逐级突破了15%、18%、20%几条红线。

究竟发生了什么?

真的都是疫情的锅吗?

如果是,为什么疫情前的2019年就开始走高了呢?疫情后的2023年也创出了新高呢?

以及,为什么中年人失业率就没有大幅上升呢?

将所有问题都甩锅给疫情的话,这一切都是解释不通的。

君临认为,关键在于,大学生的失业问题这几年变得更严重了。

观察我国年轻人的学历结构可以发现:

备注:23岁人口数来自23年前的出生人口数,高校毕业生人数来自国家统计局。

五年间,23岁人口的大学生比例从36%上升到65%,几乎提升了一倍。

这种青年人口学历结构的急剧变化,显然是失业率大幅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前在看相关资料的时候,有券商研报指出,青年人失业率问题,主要是低技能、低学历人群的隐形失业问题。

理由是:大学毕业生都是7月以后才会纳入统计,因此上半年的失业率数据走高,跟大学生无关。

这种观点显然是轻率了,后面我会进一步分析。

你看,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

过去五年,我们的大学生毕业数量增长了50%以上,在青年人占比中从36%上升到65%。

他们找不到工作,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那么,所有的现象和数据异常,都将得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要明白,中年人、低学历青年人、高学历青年人,他们的就业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先说中年人和低学历青年人。

中年人的平均学历程度较低,跟低学历青年人类似,相当大比例都进入了传统行业,比如地产基建、零售贸易、制造业等等。

再次请出这张图,我们仔细看看中年人失业率变化和产业兴衰的关系。

2018年,中年人失业率(灰色线)波动下降。

这一年,中美贸易战阴云密布,国内推动去杠杆措施,A股大幅下行,看似形势很糟糕。

但实际上,由于关税上升要到下一年才执行,2018年由于出口抢跑的因素,贸易形势是不错的,当年进出口同比增长了9.7%,创下历史新高。

股市只是在提前反映风险向上的预期。

直到2019年,中年人失业率才终于大幅走高。

贸易战的恶果显现出来了,当年进出口贸易仅增长了3.4%,大幅下滑,并且跌幅主要出现在上半年。

但随着国内财政放宽,市场形势好转,下半年失业率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2020-2022年,中年人失业率跟疫情形势密切相关。

2020年二季度,2021年一季度,2022年二季度和四季度,是疫情形势最紧张的4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都出现了大面积,或区域性的停工停产、人员流动限制。

于是我们看到,同时期的中年人失业率都出现了异常的飙升现象。

不过,停工停产只是暂时的,随着危机解决,很快失业率便出现了大幅下行的走势。

尤其是,这两年海外供应链停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带来了出口制造业的大繁荣,中年人失业率也降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因此,2023年疫情放开后,随着传统行业的恢复正常,中年人失业率也就走向正常化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

青年人失业率却似乎跟疫情的走势,关系度不大,甚至一步步攀升至新高峰。

这又是为什么呢?君临注意到:

第三,每年12月份过后,都会迎来青年人失业率向上走高的一个拐点。

这显然跟新一代高学历青年人的就业取向密切相关。

大学生最青睐的行业是什么呢?

大家应该都心中有数,主要就是新经济行业,包括IT、通信、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等行业。

大量的调研数据显示,近几年,去往新经济行业的大学毕业生,占到了整体数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远远超过其它行业。

原因也很好理解,新经济行业薪资高、成长前景好、工作环境佳,这些都是传统行业无法比拟的。

都是大学毕业生了,苦读寒窗十几载,谁还会愿意去血汗工厂里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呢?

谁还会愿意在大街上挥汗如雨的,跑快递、送快餐呢?

不可能的了。

这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也要好一些,意味着更不可能将就。

即使暂时找不到工作,在家躺平,也不可能转型去传统行业。

但,新经济行业是否能容纳如此大量的青年人进入呢?

问题就在这。

第四,近年来,新经济行业的困境是青年人失业率高企的主要原因。

再次请出这张图:

2018年,青年人失业率(红色线)下半年明显回落。

当年虽然出现了一轮不大不小的经济萧条,A股大跌,但新经济行业的发展还是势头不错的。

当年,腾讯营收增长31.52%,阿里巴巴营收增长58.12%,美团营收增长92.25%,业绩都很亮眼。

国内创投市场融资金额2.3万亿元,同比创出新高,拼多多、商汤科技、VIPKID等独角兽纷纷获得高额融资。

大家的情绪依然乐观,因此砸钱扩张、大幅招聘,青年人不存在失业率问题。

2019年,下半年失业率回落缓慢,问题第一次变得严重了。

这一年下半年,发生了什么呢?

共享经济泡沫的破灭。

在海外,5月31日,共享出行龙头Uber上市后股价一路暴跌超过50%,共享办公龙头WeWork干脆上市失败,导致软银大幅计提投资损失。

国内,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公寓,各种共享经济模式在经历了一轮亢奋的繁荣后,迎来了最终的大崩溃。

当然,这只是市场周期性的一次体现,问题虽然糟糕,仍不致命。

2020年,随着疫情的来袭,为了提振经济,高层出台了大量的恢复经济的办法,比如财政宽松、减税降费等,让投资市场迎来了一股小牛市。

于是当年下半年的青年人失业率,也就回落了。

但在2021-2022年,问题却突然变得失控,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上了两个大台阶!

这跟制造业的繁荣+中年人失业率下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主要原因,便是新经济行业的整顿。

这两年,互联网平台被反垄断了,金融创新被规范了,在线教育被一刀切了,加密货币被赶出国外了;

养成类选秀综艺下架了,短视频过度庸俗了,直播逃税了,游戏版号暂停了;

还有线上买菜、电子烟、媒体等行业的各种事件。

于是,腾讯2022年营收、净利同比负增长,阿里巴巴净利大跌58.66%,各自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裁员。

恒生科技指数从11000点跌至2720点,跌去了75%,全行业哀鸿遍野,裁员事件一浪高过一浪。

可以说,正是这一轮新经济行业的整顿,导致招聘需求的剧烈萎缩+大学生供给数量的高速增长,让青年人失业率问题变得不可收拾。

截至2023年,我们看到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

来源:前程无忧,国金证券研究所

今年,互联网行业倾向于减少招聘的高达55%,持平的18%,合计仍大大超过增加的26%。

显示企业在不明朗的行业前景面前,仍然缺乏扩招积极性。

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局面,100%表示将减少招聘,将引发今年就业市场的另一轮海啸。

快消零售、房地产,两大行业也继续萧条,招聘需求减少超过80%,未能复苏。

这正是2023年青年人失业率攀上新高的严峻局势所在。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新兴产业的主要消费者和从业者,没有了青年人,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是无水之木。

他们高高在上的失业率,会导致什么后果?

第一,青年人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尝鲜者,他们的消费降级,将严重打击创新消费行业的发展。

第二,青年人的高失业率虽然是个结构性现象,但是孩子找不到工作,父母岂会不担忧?

如果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整个内需消费的大盘信心又怎么能起来?

第三,青年人持续走高的失业率,是近年来“躺平思潮”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躺平了,这个国家又岂会有未来?

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解决之道。

首先,新经济行业该不该整顿呢?当然是:该。

当年新经济行业草莽生长,充满各种不规范,可以理解,但如果长期放纵,任由它们滋长成为社会毒瘤,对国家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这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说实在的,新经济行业中的很多所谓“创新”,也只是“低水平创新”,被监管和规范,反而能减少资金的大规模浪费。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鼓励新兴行业尽快向高水平创新发展呢?

这就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了。

比如:

需求层面,加大新兴科技行业的支持力度,对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大规模的退税补贴。

供给层面,暂停大学本科阶段的扩招,重点加大对更高学历的研究生教育的扩招和支持。

更多的思考,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写。

这里重点讲讲研究生的扩招。

数据显示,我国2020-2022年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分别为99、105、110万人,是年年递增的。

但是,跟高速增长的报考需求来看,就形成了较大的供需矛盾。

2017-2022年,我国研究生录取人数从72万增长到110万,增长了52%,但报名人数却从201万增长到457万,增长了127%。

结果就是:研究生录取率从36%一路下滑到24%,下跌了12个百分点。

供需结构性矛盾非常严重。

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扩招,会导致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的下降,加剧内卷,不是好事。

真是荒谬。

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我们如何强调教育的意义都不为过。

过去200年,工业革命的开展,依赖于识字率的普及;

过去20年,中国新经济的繁荣,依赖于大学生供给规模的高速增长。

但时至今日,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已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本科学历甚至都进不了许多科技公司的实验室。

先进科技产业,真正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以美国为例。

备注:美国23岁人口数来自23年前的出生人口数,学士学位获得者人数来自statista.com。

可以看到,美国23岁人口的学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近几年来虽然也有缓慢提升,但大致维持在50%-55%之间的水平。

经过这些年的突飞猛进,中国的对应大学毕业生比例终于在2023年超过了美国。

并且,以65.38%的高比例大幅领先。

但在研究生的比例上呢?差距依然很大。

备注:25岁人口数来自25年前的出生人口数,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来自中国统计局和statista.com。

你看,在同样的25岁青年人中,中国的研究生比例仅仅是美国的一个零头。

中国每100个年轻人中,只有2-3个有机会获得硕士学位;

但在美国,每100个年轻人中,有高达20-25个人获得了硕士学位。

正是这种巨大的研究生教育比例差异,带来了两国高科技产业在规模和板凳深度上的水平差异。

中国想要赢得两国间的高科技竞争,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就必须加快推进。

想要挽救中国的青年人失业率,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解决之道。

最近一周的A股,创业板继续暴跌,刹都刹不住,真是没眼看。

唯一的亮点,是地产板块。

主要原因是市场传闻,下半年政策层面将加大地产松绑的力度,以拯救低迷的内需。

但依君临看,如果中国的人口已经进入下行期,消费需求低迷,刺激地产板块也未必会有很好的效果。

不如多想想,如何挽救高企的青年人失业率,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