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陆》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把手机字体放大

年轻人的「改造促进会」,想让老年人跟上时代。(后浪研究所)

枇杷 21岁 坐标:浙江

学生

因为平时住校,我和父母的联系其实并不多,我比较独立,也不向他们要生活费,所以没什么必要的事儿,几乎不怎么交流。

直到一次,早上我正在刷牙的时候,姐姐突然问我:「你知道昨天爸爸发生了什么吗?」

当时我就心里一紧。她说爸爸剪指甲的时候,因为看不清哪里是指甲,哪里是皮肤,一下子就剪出血了。又因为年纪大,新陈代谢缓慢,血怎么都止不住,创可贴一沾上就被沁红了。

我突然意识到,父母的身体机能已经退化了,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了。

之前我总感觉他们的年龄就是个数字,几乎没有很直观地感受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不会担心「如果我不在,他们怎么生活?」

如果他们现在已经在生活中遇到困扰了,以后比现在更年迈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所以现在每次出门,我都会不自觉地关注其他老年人,看到那些可以玩转智能手机,能自由地在城市中行动的老年人都很羡慕。

去年,适老化这个话题热门了起来,尤其是数字鸿沟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适老化APP应运而生。我也把父母的手机设置改了一下,换成简洁的关怀模式,以及放大了系统字体。

可他们接触到手机的时间太晚了,很难建构起像我们一样的逻辑,比如我们看到人的半身像就知道是「主页」,看到齿轮就知道是「设置」,看到喇叭就知道是「音量」。相比现在的小孩子,哪怕不认字,都能熟悉地使用手机,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了。

但我妈妈就经常反反复复问我一些小问题,比如怎么给人打视频,发消息的这个人是谁,这条语音是不是真的发出去了。

所以我觉得,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把手机方寸屏幕里的字体放大而已,它需要社会和市场关注到这个问题。哪怕现在有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手机教学课程,我觉得对我的父母来说,都不太有用。

首先,语言不通就是一大问题。因为很多老年人,其实只会讲方言。

比如我妈妈,她不会说普通话,今年寒假回家,赶上我们老家更新市民卡,妈妈就带着我去办理。当时她看起来非常想参与,很关心地用方言和工作人员沟通,虽然工作人员会用方言回应,奈何词汇量很小,在描述业务时很难用方言表达清楚,妈妈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所以我也在思考怎么让更多人关注到「适老化改造」,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改变,比如政务办理设置方言窗口,餐饮店允许线下点单等。当时正好看到了刚成立的「『适老化改造』促进会」,想着如果能让小组发展起来,说不定会让更多人看到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我也作为第二个组员,加入了这个小组。

小组里经常会有人问,「有没有适合老年人的XX产品」?足以说明很多需求没被市场关注到。或者就算有这样的产品,我们作为年轻人很少有渠道知晓,只能靠口口相传。

我也开始担心自己老年的时候能不能跟上时代了。对于当下的中老年人而言,在他们的青春时代拥有一部大哥大已经是时尚的弄潮儿,怎么能够想到智能手机、平板的出现呢。同样地,现阶段科技发展这么快,即便作为年轻人,也会遭遇越来越多超出我们认知的事物,比如我现在就有点搞不清大家在说的元宇宙是什么。

我希望以后社会上在制定任何决策的时候,能考虑的不只是年富力强的、健全的青壮年,还有独居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行动不便的人。这样几十年后,社会福利和养老体系都能愈发完善,让我即使跟不上时代,也不会难以生存。(《2万年轻人,想破解2.6亿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之四,系列完)

(杨小彤、薇薇子/后浪研究所)

(本文来源:「后浪研究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