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不仅仅是黄手绢

散文

(一) 俺不是影迷,却也记着几部电影,山田洋次导演的《幸福的黄手绢》就是之一。以前看过,最近偶然又看了一遍。

与有些看了就看了,看了就忘了的电影比,这部电影很平民,兼带不过是一场不咸不淡的中年爱,哪来浪漫可言?而当年被触动的地方,至今记忆里还在,有如小时候在摊头上吃的油饼、豆腐花一样时常会想起。

帅哥(高仓健饰演)杀了人,犯了法,坐了几年牢后出来了,期待能与前妻(倍赏千惠子饰演)破镜重圆。说是「前妻」,仅是帅哥自作的主张,生怕连累还年轻的妻子此后的人生。

如今出狱后,想试探一下这「前」字是否已坐实,便写了一张明信片「要是那面摔碎的破镜还能重圆,请在家门前的树上挂条黄手绢吧」,写完投入信箱。

相遇的两个年轻男女听了他的这段经历后,也同情,也好奇,起劲要助一臂之力,搭车带他上了回家的路。半路上,反省自己是否太随心所欲,结婚,赌气摔门出走,失手杀人,离婚,现在又要重归于好,地球是围着你在转的吗?

所以,帅哥胆怯了,但又经不住年轻男女们的热情怂恿。

快到家了。影院里的观众屏住呼吸、一眼不眨地等着那片刻,唯有帅哥一人不敢擡头。最终,家门口挂着的不是一条,而是满满的一大片黄手绢。

幸福的黄手绢,幸福的大团圆,不过一则很平凡的故事。

奇怪的是,好多好多年后的今天,忠实观众的俺早已皱纹与白发共舞,而好多好多年以前就有的这部电影,仿佛吃过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仙丹妙药一般,依然水灵水灵,鲜嫩得赛过四月的新绿,让俺再次泪满襟。

(二)

以前看电影是小孩子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一边听一边不停地跟着问,后来呢,后来呢?重在想得到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如今看同样的电影,才感受到高仓健的演技确实上乘。

刚从监狱出来,走进拉面店。先要了一瓶啤酒,再来一碗面条。然后把玻璃杯倒得满满的,注视良久才一饮而尽,喉咙处闷闷的咕嘟声;接着,拿起筷子就呼噜呼噜吃起来,也不管那直冒热气的面条烫还是不烫……全程没发一语。

当夜在投宿地。出狱后第一次睡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床铺,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吧,轻轻地用手抚摸着松软、洁白的床单。

那饿相,久违的欲望,自由的空间……显示在这一连串细微动作上的无声胜过有声。

之前,高仓健演黑社会,恩仇、格斗是主旋律,《黄手绢》是他演的第一部人情片。片中拳打脚踢的场面不用说拿手,而那个笨手笨脚、略显粗鲁的帅哥更惟妙惟肖。

理所当然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电影也跟着得了一连串「最佳」:作品奖、导演奖、剧本奖、男女配角奖……配角的两个年轻人初上银幕就一炮打响,双双得「最」,虽然长相实在不敢恭维。

而与高仓健搭档的老练演员倍赏千惠子似乎缺了一点什么。也得奖,却没有「最」,唯一的未「最」。

就此,整部电影是缺了一点点的大团圆,有如十三、十四夜的月亮。

(三)

这部电影的底本是美国作家彼得.汉密尔发表在《纽约邮报》上的小说《回家》。导演偶然看到后与作家交涉,被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当时日本家电产品以其便宜、好用、性能优良而享誉全球。美国市场也在劫难逃,满眼皆是「日本制造」,所以,作家对这岛国没好感。但被导演的诚意所感而答应。不过,开出了一个很苛刻的条件,即影片只能在日本国内上映,绝不可面向世界。

俺也读过那篇仅千字多一点的小说,与后来的电影《幸福的黄手绢》比,除了男主人公的入狱出狱,以及也是门前挂满了黄颜色手绢的框架相同之外,完全是别样的世界。所以说小说充其量不过是电影中的一个小提示。

首映得到了意外的好评。

一连抱回多项大奖后,松竹电影公司开始心痒,考虑要向海外抛售。于是,让山田洋次带片去纽约放映,同时也招待了作者。因为仓促,没有字幕,仅在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了翻译说明。未料,竟受到作者的大加赞赏,连声呼叫「beautiful绝佳」,随后改签合同,成一时的美谈。

锦上添花的是还有几段银幕外的插曲。

这位作家此后再婚的对象居然是一位岛国出身的记者兼作家,不仅如此,早年有描述纽约的短片小说集《纽约素描》问世,《回家》就是其中的一篇,多少年后居然又写出一本表现东京平民风景的短篇集《东京素描》。

一箭双雕,不,一片射准两条黄手绢。

此后好莱坞也屁颠屁颠起来,虽晚了几十年,依然请了一批黄头发、高鼻子的演员重新复制了一部西洋版《幸福的黄手绢》。

(四)

文化的软件常常有超越硬件的魔力,能冲破重重枷锁、高墙,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越过偏见,与善良为伴,接近人性本身的原点,找到仁爱。

文化,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条黄色的手绢。不分肤色、没有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