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陆》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图为玛力亚·索与心爱的驯鹿在一起。(根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2年8月22日,「中国最后的女酋长」玛力亚•索家人发布讣告:慈母玛力亚•索老人因年岁已高,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竭,于2022年8月20日2点27分仙逝,享年101岁。

玛力亚•索的女儿得克沙•何说,虽然身体状况不好,但母亲还是想上山去看看她养了一辈子的驯鹿,只想回到驯鹿身边。最后,母亲在猎民点安详离世。

●「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玛力亚•索出生于1921年,鄂温克族,她是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型,被世人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玛力亚•索毕生和她的族人生活在位于环北极地区泰加林带的最南端的山林中。这里地处北纬52度,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的交汇处,是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的栖息地。

玛力亚•索年轻时高个头,漂亮、利落,是丈夫拉吉米的好帮手,狩猎时期,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因丈夫拉吉米经常外出打猎,玛力亚•索当家做主,承担起家族的大量事务,渐渐成为家族的核心。

拉吉米去世后,因其擅长打猎和管理族群,玛力亚•索成为鄂温克使鹿部落里的女酋长。

玛力亚·索。(根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驯鹿,是全球地理纬度最低,最靠南端的驯鹿种群。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猎民世代饲养驯鹿,玛力亚•索的一生都在与驯鹿打交道。

她曾常说:「驯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非常爱它们。」

生在激流河边,长在激流河边的玛力亚•索,从能牵驯鹿开始,就跟着父母出去打猎,帮着喂鹿。「有了驯鹿,鄂温克人才能过得踏实。」

出嫁的时候,玛力亚•索有6头驯鹿做嫁妆。40多岁时,她的鹿最多,用玛力亚•索自己的话来说,「多得怎么抓都抓不过来。」

●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

历史上,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民族名称才统一为「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母鹿集中产仔期。女人们在这个季节很忙很累,但是很开心,每天都要进山林里找鹿仔,有花的、黑的。

玛力亚·索。(根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玛力亚•索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达过,刚生下的小鹿羔子,人不能碰它,要不然鹿妈妈就会不要自己的孩子了。

找鹿要沿着蹄印去找,如果驯鹿找不到,族人们是不会回去的,晚上在林子里拢一堆火,就这么过夜。

玛力亚·索。(根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产羔、找鹿、搬家……玛力亚•索一生坚守山林、坚守驯鹿民族文化,9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山上饲养驯鹿,想着传承中国独有的驯鹿文化。

在山林里搬家不用车,东西绑在鹿背上,孩子跟在后面,从这片林子走到那片林子,不论下雨还是下雪。驯鹿只吃苔藓,为了鹿,玛力亚•索和族人们就不断地找苔藓,不断地搬家……

●与驯鹿相伴的鄂温克族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建乡前,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只有屈指可数的136人,驯鹿仅有400余头。

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搬迁至根河市西郊,这个曾经在大山上与驯鹿为伴、靠狩猎为生的人口较少民族,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大踏步前行,逐步融入现代社会。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山林里与驯鹿为伴,带领着使鹿鄂温克族从原始社会步入今天的幸福生活。」得克沙•何如是说。

即便如此,玛力亚•索仍习惯于山上和驯鹿在一起的生活,「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森林里,守着山林,跟大自然亲近,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太多钱,大自然里什么都有。」

玛力亚·索与驯鹿的油画画像。(根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2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建立14个猎民点,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增长至340人,驯鹿种群从原来的400余头增长到了1200余头,翻了三番。

玛力亚•索不但勤劳能干而且多才多艺,兽皮在她的手中经过缝制就会变成手套、帽子、衣服,桦树皮经她编制后成为筐和篓。她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美妙的歌声时常在林间回荡,口弦琴的节奏在她的唇间传递着鄂温克民族悠长的历史……

(张玮)

(本文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