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国大陆受害最深──战后,饥饿的世界之1(炳文)
1946年河南,饥饿的儿童站在原本肥沃的枯旱大地上。(图、文:UN/炳文提供)
日本、德国二战时所发动的侵略,战时,造成数千万人死亡,战后,也为世界带来了混乱;贫穷、饥饿蔓延各地。1946年发生世界性的粮荒,在亚洲,日本、南北韩均不能幸免,中国大陆的湖南、河南、广西、广东数省,因受到1944年日军所发动一号作战的破坏,受害最大、最深。
幸运地台湾,联合国救济及复建总署(UNRAA)心目中的粮仓,战后初期(1945)虽然有30.7万吨稻米的缺口(32.5%),但靠着产量丰富的杂粮,也度过了一次「无米的米荒」(李连春用语)。之后,由于适宜的气候、勤奋的农民、运作良好的基层农会组织,再加上及时运来的肥料和大量回乡的南洋军伕、军属,使得粮食生产得以在1946年一期稻作后,迅速回复到自足的状态(联合国评估);但1946年底,却因粮商囤积、惜售,导致市场供需失调 (农委会「农业知识入口网站」: 关键年代的米荒经验)。
所幸,搭配着产量丰富的蕃薯(台南贡献最大),全岛居民大致免于挨饿,因而度过了一次「有米的米荒」(李连春用语)。同时,由于台湾长官公署的坚持,1946年大陆数省饥荒最严重时期,台湾的稻米,除民间少量走私到日本外,并未流向大陆。1947~1948年,省府主席魏道明放行、内运了约3.6%的年产量。1949年,陈诚主政,他甚至亲函蒋介石:婉拒内运3000吨军米的要求。1950年下半年,既使前一年内增加了大陆迁台约100多万的人口,台湾已开始出口稻米2.3万吨至粮食紧张的日、韩等地;翌年,外销量更达10.3万吨(农复会报告)。
1.战后世界性粮荒
1946年世界性的粮荒,日本、南北韩均不能幸免。在亚洲,以中国大陆受害最深;其中又以河南、湖南、广西、广东4省受害面积最广。当年联合国宣布:中国有灾民3千万,其中有700万人生活在饥饿线边缘,亟待救济。
(中央社)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署长李门,本晚书面报告:各收复国家内,小麦及其他食粮奇缺,所发生之危险情形,据称:管见所及,以为此战争结束以来,面临各联合国家之最大危机。今冬欧洲及远东之男女老小遭受饥饿者,为数之多,实超出近代历史中任何一时期,李氏并称: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关于食粮一项,一月份所需总数达70万吨,然其运出字数仅为40万吨,就目前情形论,二月份(1946)数量可能更少, 李氏并谓关于此事,渠将与英美加及澳洲当局续磋商。(图/炳文提供)
【目前饿毙人数,较战时任何年为多】「美新闻处华盛顿六日电」杜鲁门总统本月下午发表声明如下:世界已普遍发生粮荒,其严重程度为现代仅见。今日在饥饿线上挣扎,甚或确系饿毙之人数,较战时任何一年或全部战争期间为多。美国及其他国家,已运载数量空前之粮食至兵爂地区,唯最低限度之需要与可获之量,相去甚远。(图/炳文提供)
(1946.3)联合国称 : 世界饥饿凄凉,建议实施「粮食配给」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署长李门向联总报告:各收复国小麦及其他粮食奇缺,联合国面临最大危机。并宣称人类饥饿最为凄凉的情况已临到。 李门向联合国建议,为救济千百万人饥饿,各收复国应实施粮食配给制。
(1945.11)德国粮食颇为隐忧
艾森豪元帅在德国占领区报告书:德国的粮食供给现在不足,不能维持配给,仅能供给全人口6成。
(1946.2)美农业部报告:世界粮食问题严重
美联合粮食局:估计世界缺乏粮食100万吨。将成为1946年欧洲农产品之最严重问题。
1946年,欧洲营养不良的儿童。(图:UN/炳文提供)
维也纳1946,欧洲居民在垃圾中找寻残食。(图:UN/炳文提供)
【未完待续,炳文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