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台北531大轰炸──美军中校侵吞台湾黄金案之3(炳文)
美军档案1945空投台湾传单(图文:炳文)
1945年2月11日,在经过了数月的激战后,3年多前被日军逐出菲律宾的美军,终于重新夺回了吕宋岛的马尼拉市,并且控制了该市附近的战略要地;全岛收复已经指日可待。
但是,残逃的日军并未因此而投降,而是退守到各地的山麓及丛林中,并作好了长期顽抗的准备。这时候,正常的补给已无可能。因而,东京方面急欲空运一批黄金到吕宋;一方面发放给残军,激励他们继续作战,另一方面,也用作购买粮食。陆军部遂于二月下旬秘密派遣了一架飞机飞抵台湾屏东,并伺机前往吕宋;机上装载了4000枚金币,共120公斤的黄金。
3月份,美军大致控制了吕宋岛上战略及经济的重要据点。虽然日军仍持续在山区顽抗,但全岛重要的交通要道都已经落入美军之手。4月份以后,各山区的日军陆续被清剿或投降,也有不少的日军选择战死或自杀;但出乎美军意料:绝大数的台籍军夫(劳役)、军属(有一技一能,例如医生护士或翻译)却选择投降。
台湾到吕宋岛(取自Goggle Map)
根据美军1945年的心战周报,有两位分别来自台北及台中的台籍劳役(理发师)、军属(军饷员),不但自己投降,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回到山区劝说同伴出走,结果一共劝出了647名同乡以及一些日军。起先,他们昔日的队长闻讯后下令:只要这两人出现,就当场射杀。但最后却决定不为难他们,而传话下去:可以带人出走,但不准带走任何粮食。
5月初,日本陆军部在判断黄金已经无法安全运送到吕宋后,就决定放弃这一行动;而命令台湾第十方面军的参谋长谏山春树:派人到屏东将黄金领回,并负责暂时保管。这项任务事属机密;第十方面军只有总督安藤利吉大将、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副参谋长宇垣松四郎少将以及经理部长冈本正义少将等4人知晓。在交接过程中,不但没有收、发的单据,帐面上,更没有留下任何的纪录。同时,为了遮掩木箱上的漆字、序号,每个木箱外,都套上了一层厚厚的麻布袋,外人无从知晓其内容。领回后,经理部在台北总督府旁台湾银行(重庆南路、宝庆路交叉口)的地下室,租了一个大保险箱;将这8箱黄金牢牢的锁在其中。
日军参谋部将金币领回台北后,于1945年5月到1945年9月期间,暂时将其存放在这栋1939年建造完工的台湾银行总行大楼中。保险箱位在建筑本体中央的地下1楼。(图文:炳文)
就在5月初金币被安置于台湾银行后不久,盟军于5月31日对台北地区进行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轰炸。这次任务,主要是由吕宋岛的美军第5航空队来执行。
此次对台北的轰炸,目的是要打击具统治象征的目标区,以动摇台湾的民心士气。此战略早在1942年7月31日就已经拟定。根据美国战争部的备忘录,美方主张空袭台湾日人的行政区,以破坏日本人在当地的经济与军事力量。故谨慎选择以日人群聚的地区为目标,同时对每个城市的神社也单独列为目标,以达成对日本机关、国防与威望的最大破坏,并冀望借此打击日本人的声望。(见杜正宇,论二战时期的台湾大空袭)
美军在台北空袭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旧台北城区(今台北市忠孝西路、中华路、爱国西路、中山南路围成的四方形)、城外的台湾步兵第一联队、山砲兵第48联队(两单位驻地均位于今中正纪念堂)等军事单位,以及荣町、京町、文武町、书院町、明石町、旭町等日人居住的区域。
1945年台北531大轰炸,主要的落弹区。(照片来源:美军档案/本文作者炳文提供)
台湾居民原本认为日本终将胜利。但在目睹总督府遭受轰炸之惨况后,已经出现「日本不是美军对手」的言论。无论是台湾人或日本人,都心知肚明:日本帝国战败之日即将到来。这就是美军轰炸台北想要达到的目的。
本次轰炸中,总督府无疑是最重要的目标。从轰炸后美军的空拍照片可以看到,总督府及其四周的政府建筑物遭到严重的损坏(见下图)。但奇妙的是,其左右两旁两栋重要的建筑,却很幸运的躲过了一劫;一栋是台湾银行,另一栋是法院大厦。而本案的故事,就是从这两栋建筑物开始说起。
1945年5月31日台北大轰炸后,总督府周围政府机构大多都遭到摧毁,上下两图的圆圈内显示了当时相关建筑物的航拍。(照片来源:美军档案/本文作者炳文提供)
法院大楼(今总统府旁的司法大厦),是少数没有遭到轰炸的建筑。因而在日本投降前,以至于战后初期,成为总督府许多机构集中办公的地方。隔街对面的台湾军司令部(原址为今博爱路后指部),则几乎被夷为平地。司令部一些主要的单位,也因而迁到此大楼。(照片来源:美军档案/本文作者炳文提供)
531大轰炸后,总督府及及其西南方约300公尺的台湾军司令部已经无法使用。因而总督府内大部分的单位都搬到法院大厦;总督安藤利吉、参谋长谏山春树也都驻此办公。同时,司令部的部分单位、军官宿舍以及库房,则疏散到5、6公里外的富田町(今舟山路台大鹿鸣堂周遭区域)。至于那4000枚金币,则仍然完好无恙地藏在台湾银行的保险库中。
1945年5月间,日本陆军部为了惩罚轰炸台湾遭到击落的航空人员,将其中的14名交付军法审判。受审的罪名是无差别的滥炸,并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伤。虽然所有的美军都拒绝认罪,但法官在受到东京的指示后,捏造了美军的认罪书。再由总督安藤下令判处死刑(1945年5月19日)。期间,参谋长谏山春树居中协调,也因此在战后遭到上海盟军战犯法庭的审判。
行刑当天(1945年6月16日),铃木奉命到场。但他拒绝为行刑官作任何传译,也没有任何一位受刑者留下遗言。刑场是设在台北监狱外墙的内侧一处。行刑前,士兵在受刑人队伍前挖了一条沟道。行刑时,所有人犯排成一列;行刑队则在距离受刑者2码处,开枪执刑。现场并有丸岛医官验尸;铃木源吾目睹全部过程。而此时,距日本投降只有59天。
14名遇难的美军飞航人员初被关在台北监狱(金山街西侧)。审判结束后,也是在监狱内的刑场被处决。(图文:炳文)
台北金山街监狱原址已经改建,仅留下这一片美军殉难地墙外(左图红框标示处),供后人凭吊。(图文:炳文)
【未完待续,炳文专栏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