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保卫大台湾──胡琏与怒潮学校之4(曾建元)

蒋介石(左)、柯远芬(右)。(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怒潮学生登陆后首先集结于基隆车站附近休息,于8时搭乘运煤改装火车,于子夜12时至台北,再由台北车站过天桥,沿郑州路行军转延平北路,上台北桥,经三重,于民国38年10月3日凌晨抵新庄,于台北县立新庄国民学校歇脚。

年10月6日为中秋节,学生倍感思亲,圈坐哽咽,夜半暗自流泪,难以成眠。次日,行军至树林搭火车至新竹湖口,在湖口国校扎营,再行军经太平窝口第13号乡道,于10月8日清晨6时半,在〈保卫大台湾〉歌声中抵达新埔。

校本部设于广和宫,教职员驻于该处,学生第1、2大队驻新埔国校,学生第3大队驻关西乡石光国校与乾元宫,其中第9至11中队,住在国校教室,第12中队住乾元宫。日后所招收之第二期学生第4大队则驻枋寮国校。

11日展开大肌肉运动,早起后10公里长跑,餐后进行单杠、木马、吊杆、刺枪、甩手榴弹训练,每日早、中、晚3个时间反复实施,如是进行了3个月,学生个个脱胎换骨。而学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则一改民国34年基隆登陆接收台湾北部之国军第70军陈达元部因军纪不佳,而在新埔留下「漏屎兵」的恶劣印象。

12月6日,怒潮学校正式开学,由东南军政副长官罗卓英主持典礼,校长柯远芬以〈现代战争思想〉为题发表演说,宣示怒潮三大教育宗旨:

一、现代战争的观念,是以武力为中心的思想总体战;

二、现代战争的形态,是以攻击为渗透,防御为网形;

三、现代战争的方法,是以群众为基础,武力为后盾。

怒潮学校的课程,系以胡琏和柯远芬在西湖形成的面形战争思想为中心,而由柯远芬进行规画。学校所要培养的人才,不是一般的军官,而是党政军一元化的革命斗士,这意味着,在胡琏的想法中,反共复国是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的革命事业,国民党党军的将领,未来也将担负地方军事统治的功能。这一建军思想和宣称行宪与戡乱并行不悖,而军队依《宪法》应当国家化的中华民国宪政主义国家立场显然格格不入。

怒潮学校学生须具备中学学历始得报考,不过,实际上,只要具备相当于小学的同等学力、能够作文,即可录取。怒潮学校就像是方舟,载着由江西、广东一路的流亡学生,为着生存和回家的希望,而飘浪在时代的大海上。

这最后来到台湾的1700位学生,当中具有专科学校和大学学历的有40多位,学生籍贯遍及全国各省,而以河南、江西、广东、福建为多。河南主要来自豫华、中原、嵩云联中流亡学生;江西、广东和福建则为胡琏兵团在各省沿途招募者,学生素质不低。

「八二三炮战」时期的柯远芬(在蒋经国右侧的叼烟者)。(资深摄影记者张广基提供)※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由于以校为家,师生感情如家人,校内知识学习研究与讨论、辩论的风气颇佳。课程分成党、政、军三个系统设计,党务教育在训练学生熟悉党义《三民主义》以及党务操作技巧;政治教育则开设有《国父遗教》、《总统训词》、《政治学概要》、《经济学概要》、《社会学概要》、《行政学概要》、《近代史》、《苏俄侵华史》等,以讨论会方式进行课程学习。

军事教育照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所颁《步兵操典草案》标准完成班排战斗教练,而依学校「上马杀贼,下马治民」和「攻击为渗透,防御为网形」的建军思想,以夜间战斗特殊作战教育和亲民爱民的新埔关西睦邻活动为教育重点,而在管理上,则采取开放民主的方式,摒弃打骂教育,实施军中民主,讲求自动自发。

学生每星期都会排着整齐步伐,答打数 唱歌,到新埔国校后山大运动场,参加全校例行性周会。师生们在新埔国校橄榄树荫下授课,学生要带小凳,另带图板做笔记,师生们也在风沙的广场中用餐。

周会之专题讲座,曾经邀请过任卓宣、陈立夫、谷正纲、沙学提、罗卓英、邓文仪、张道藩、黄季陆等,古宁头大战中殉国,后为金门人奉为神明祭祀的李光前代团长,即在战前曾经亲临到校演讲。

平日校内除了上课,出操则有早点名后5千公尺长跑,亦举办各种训育活动,竞赛项目则有演讲、辩论、论文、壁报、跳木马、攀杆子、跑百米等,也举办过800公尺接力赛跑和1千公尺全副武装赛跑,学校更从学生投稿《怒潮日报》作品中甄选出陈崇的〈怒潮歌〉作为歌词,由音乐教官许建章谱曲完成〈陆军第12兵团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每周都要举行称之为「良心话会」的生活检讨会。每逢佳节或纪念假日,各队都会绘编巨型壁报,在新埔主要街口张贴。学校于39年1月创办《怒潮日报》和《怒潮半月刊》,供师生阅读及表达意见。学校的艺文活动,以38年11月成立的奋斗话剧社最为有名,编演出过五个剧目:《反攻前奏》、《哑剧》、《牛头岭》、《林冲夜奔》、《女匪干》等。

柯远芬重视政治作战,因而注重军民关系,使怒潮师生与新埔民众相处融洽,怒潮学生也与当地中学生进行各项活动和友谊竞赛,如出刊壁报,联合举办各类活动、球赛,帮忙民众整理环境卫生;周末还有军民同乐晚会的举办,有时演出话剧,有时为音乐演奏,最受新埔各界赞赏,而每周日在新埔国校礼堂,必演出话剧或平剧,此则对新埔带来空前之文化激荡。

话剧多以反共为主题,剧目有《尾巴的悲哀》,描写投共者之下场,新竹县立新埔初级中学教师白洪烈和新埔国校师生亦配合演出。其他还有《林冲夜奔》、《文天祥》等。

平剧则有怒潮剧团,演出过《翠屏山》、《古城会》、《过五关》、《追韩信》、《打渔杀家》等,亦指导过国校学生演出过改良平剧《河伯娶妇》。怒潮学生崔天禄曾指导新埔子弟班,而新埔客家戏班亦首创以四县腔客家语演出平剧。

民国38年12月古宁头大战结束后,胡琏于隔年1月即在学生大队之外,又成立了军士队,选派参战战士到各学生队报告战役经过,将实战经验与军事理论结合印证,怒潮师生特为军士队员的到来举办了庆功宴,新埔地方父老亦准备了很多礼物,向英雄们致敬。

民国39年1月15日,校内举行国民党员集体入党宣誓,国民党中央委员谷正鼎监誓。2月农历春节,是怒潮学生在台湾的第一次过年,怒潮学校特别假新埔国校大礼堂,一连几天表演了话剧《林冲夜奔》、《文天祥》,平剧《追韩信》、《打渔杀家》,与新埔镇民同乐。新埔镇民争相扶老携幼前来观赏,中间更换场景时,国校男女教员也自动上台对唱客家山歌助兴,气氛热络。

(作者曾建元为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兼任副教授、邱荣举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退休教授)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