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孙立人胡琏的瑜亮情结──胡琏与怒潮学校之5(曾建元)
民国39年担任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在台湾军士教导团同学录的照片及题字。(戴宗德翻摄)
民国39年3月1日,因李宗仁总统滞美不归,蒋中正宣布复行视事,回任总统,新埔镇公所举办庆祝大会暨游行活动,庆祝大会地点在新埔国校后山大运动场,3千镇民齐集,怒潮学校师生军装参与,柯远芬校长对蒋中正的事功和今后反共复国的任务做了报告,镇长潘锦河和地方领袖皆上台致词,表达对于国家的支持和信心。
游行于上午10时展开,以「庆祝总统复职大游行」红底金字横幕旗帜为前导,紧接是锣鼓乐队,之后是由8位武装战士推擡3丈高的蒋中正油画像,沿着街道向北进行,游行队伍的序列,是国校小朋友在前,新埔初中鼓乐队和同学居中,怒潮学校的师生和一般民众们相随殿后。
当月新埔凤山溪畔之大桥亭修竣完工,亭匾由胡琏亲题命名曰「怒潮亭」。怒潮亭经费来自柯远芬个人廉俸。凤山溪上之新埔大桥为新埔镇之入口,怒潮亭在此树立,在当年战乱的氛围中,寓意国军对新埔的保护,有安定地方民心的作用。
怒潮学校师生也在新埔国校后山运动场,建立一座精神堡垒,草图由学生钟同福设计,由学校办公室主任王一川夫人郭智题写「发扬新埔精神」、「完成革命第三任务」和「反共抗俄」、「复兴中华」。
这不仅是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保卫追随来台两百万各省军民和600万台湾人民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的重责大任,也是这一群青年流亡学生回家的寄望。
3月怒潮学校第二期新生报到,编为第4、5两大队和13至18共6个中队。第二期新生来源有二:一为在敌后的福建、江西秘密招生,口试录取后,由敌后工作人员安排渡海来台;另一为在台北市中山堂以作文一篇〈为什么要反共抗俄?〉招考,由中国青年反共联合会和马祖防卫司令部分别协助在台北和马祖招生。
农历7月20日义民节,新埔镇褒忠亭义民庙举办放水灯、糊大士爷、赛神猪、羊角竞长等祭祀仪礼,怒潮学校12个学生中队,也巧费心思,设计绘制了12幅巨型壁报展示于庙前广场,共襄盛举。秋天稻谷收割季节,怒潮学校师生则发起5日助民收割运动,组成125个助割小组,深入新埔、关西、竹东各村里,义务协助割禾打斗,扬场晒谷。为此,学校特别由政治教官王蕴填词、音乐教官许建章谱曲制作〈助民割稻舞曲〉,让学生和农民在欢乐的歌舞中进行收割。
怒潮学生与新埔父老子弟相处极为融洽,新埔当地中小学生有国文、数学、英文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拉着怒潮学生请教。
1953年03月01日金门庆祝蒋总统复职三周年。(中央社摄)
怒潮学校举办的震撼教育,令学生终生难忘。震撼教育是真枪实弹的演练,学生必须在不时爆破的手榴弹和连发的机关枪所构成的枪林弹雨中,在铁丝网下贴地背枪匍匐前进;又有武装越野赛跑,由新埔校区出发,至关西方向小山来回;5千米中队集体赛跑,则由新埔至石光来回;为期3天的综合训练,则由新埔、石光行军经狮头山、珊珠湖,再转头份,回到驻地,在此期间,要演练夜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并有民情访问、敌踪调查和政策宣导等政治课程。
民国39年秋天,怒潮学校举行期末测验,对第一期学生实施大队对抗演习,体验急行军、强行军。演习之后,9月7日,第一期学生1462人毕业在即,第二期694名学生开学之际,学校奉命迁往金门县金山乡金水村(今属金城镇)水头聚落,新埔镇长曾兰芳特请余烘霖指挥之新埔乐队前导游街,送至新埔大桥头怒潮亭,所奏军乐为〈日本海军进行曲〉。
为延续新埔创校之精神,胡琏则将水头一度改名为新埔,并于该地树立新埔纪念塔,怒潮校名则改为金门防卫干部军事政治训练班,借用私立金水学校校舍继续办学,学生因无宿舍,只能借住学校或民家屋檐下。怒潮另外又开办政治第5分班,在每中队里挑选2至3人,加上兵团现役军人中选派者,约300人。
11月8日,在金水学校大礼堂举行了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与第二期学生开学典礼,典礼由校长柯远芬主持,胡琏语带哽咽即席训勉毕业生,要记得:3个人共一张毯子过冬的日子;要肩当「上马杀敌,下马治民」的重责大任;勇敢完成神圣的第3次革命,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莅临致词,以真理对邪恶的反攻大陆作战必将胜利期勉毕业生,要做革新的力量与军队的楷模。
怒潮于民国38年迁校台湾的时候,台湾尚无军校,据说怒潮学校向国防部要申请立案,却未获同意,传言是时任陆军训练司令兼台湾防卫司令后升任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和胡琏有瑜亮情结,当时国军当中有亲美派和黄埔派的矛盾,孙立人在高雄县陆军凤山基地设立陆军军官学校第4军官训练分班训练新军,其所整训的青年军第80军第201师郑果部在古宁头大战中最早与解放军正面交锋,立下战功,其后始有胡琏兵团海上增援。
胡、孙皆为古宁头大战和台湾防卫的功臣,惟孙立人毕业自美国维吉尼亚军校(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服膺军队国家化,而黄埔军校毕业的胡琏却以党军思想建军,观念差距太大。怒潮师生中即传言胡琏和孙立人在陆军总司令部拍桌大吵,使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前途咸感到忐忑不安,有些态度较积极者,则联名上书陆军总部。
因怒潮学校学历终究未受到国防部之承认,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以二等兵超上士见习任用,分发入军中或由39年3月设立的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派驻金门各村担任村指导员,直到41年国防部举办甄别考试,才在4月1日取得准尉官衔。第二期学生于民国40年9月全数编入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分班为基础,在高雄县凤山镇复校的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教导营。怒潮学校从此走入历史。
(作者曾建元为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兼任副教授、邱荣举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退休教授)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