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曾建元专栏/怒潮学生张盛华的生命史(六)

位于料罗码头的「钢堡」是阿兵哥搭乘军舰至金门的第一印象。(李金生摄)

民国42年初,政工干部学校招收第2期学生研究班报考资格需大学或专科学校学历本科班则需具备高中学历。张盛华经报请核准,便从宜兰礁溪营区台北北投报名参加考试,顺利录取政治科。3月11日,张盛华辞谢拜别第353团第5连上长官同仁,离开礁溪营区,从礁溪火车站搭乘火车至北投复兴岗入学报到,巧的是,竟在途中遇到在会昌失散的陈先助。陈先助跟着王文部队来到台湾,此时也想到政工干校读书,但陈先助是东乡初中简易师范班学历,根本不符资格。张盛华临川高中毕业证书还带在身边,便陪陈先助到彰化县去拜访前江西省政府教育厅长周邦道,恳求周邦道为陈先助开一份临川高中的毕业证明。陈先助倒也争气,日后也考上了政工干校第5期本科班。

张盛华在政工干校办妥入学手续后,被编入第4大队第13中队第1分队,学号是2222号,正式成为该校学生。除了接受各种精神及体能训练外,政工干校的学生必须下部队进行实习的工作,目的是了解部队基层官兵的状况,以备未来成为政治作战干部所需。入伍训结束后,学校将全体学生送往金门外岛,由金门防卫司令部办理分配作业,当时张盛华被分配到陆军陆静澄第19军陈简中第45师第133团第5连和官兵共同生活操练,为时一个月。

民国42年7月15日,就在韩战即将结束之际,胡琏发动李运成第19军第45师及游击队共约1万国军对福建省东山岛突击陆海空联合作战,第2期政工干校在金门实习的学生,有120名亦随所属部队参加作战,张盛华部队第133团并未出征。该次战役最终不幸以失败收场,国军遭遇解放军东山县公安第80团游梅耀部1200人兵力据守公云山之顽强抵抗,解放军并在次日迅速调遣第四野战军两个师两万多兵力增援,形势急转直下,国军未及撤离4000官兵,遭全部歼灭与俘虏,其中有张君豪、孙兆庆周昌佐蔡大犹骆凤松李月亭缪位等7名政工干校实习生未返回驻地,国军以为其尽皆殉国,而在复兴岗立民族正气碑纪念东山七烈士,其中张君豪情人李丽悲伤过度,在台北公祭后搭火车行经嘉义途中跌落车外身亡,政工干校为此在校内挖掘鸳鸯湖并建鸳鸯亭悼念此事,台北西门町新世界戏院更有以张君豪、李丽故事改编之反共话剧《血海花》上演。事实上,骆凤松、李月亭与缪位三人乃遭俘掳,两岸开放后的1993年,方知自己成了烈士。张盛华物伤其类,为自己同期政工同学的早殒而感伤不已。但这就是当年流亡军人命运的写照。他们的生命不属于自己,他们的生命故事如果有人记起,是难得的幸福。

东山岛之役后结束战场实习,回到校园进行分科教育,课程内容有一般共同课程(《三民主义》、《共党理论批判》、《军歌教唱》等)、社会科学(《政治学》、《法学概论》、《刑法概论》、《中国政府》、《中国通史》、《心理学》、《军法》等)以及专题研讨题目及指导纲要由校部门统一拟定);最后,个别利用时间撰写毕业论文,题目内容自订。

政工干校第2期同学,于民国43年10月18日毕业典礼后,当天即行分发三军部队任职服务,张盛华被分发到陆军第10师任职,由师部派专车接往桃园县中坜农业职业学校报到,当时师长是李维锦将军,师政战部主任是刘士溱上校,经政战部主任一番接待训勉过后,张盛华被分配到第29团勤务连少尉政治干事,第29团团长是张维和少将,政治处主任是吴名谦少将;当时勤务连在林口菁埔,张盛华主要在那边负责推动随营补习教育,教导官兵简单的数学和英文。张盛华在勤务连仅仅待了三个月,便调到第42砲连程振中部任职政治干事;民国44年5月1日,奉命升任第2营张同富营部连指导员;民国45年5月,部队奉命移调金门外岛,第10师师部驻居在城下营区,第29团驻防金门料罗湾海防地区,第2营营部连驻地靠近机场。在金门驻扎期间,张盛华还曾经帮助新竹县关西乡一名叫做戴金和的新兵,戴金和为家中欠债问题心神不宁,怕他影响军心,张盛华便报请长官核准,专程替他返台处理家中稻谷债务问题,请债权人徐某给予减免。(待续)(作者曾建元为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兼任副教授、骆长毅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