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乱世未圆的梦──胡琏与怒潮学校之8(曾建元)
陆军一级上将、金门战地司令胡琏的书房。(中时档案照,黄绍川摄)
39年3月,第18师第52团调防舟山,1个月后,国军决定自舟山撤守,5月20日第18师运抵台湾基隆,旋随军转往宜兰县宜兰市台湾省立兰阳女子中学驻扎,参与协助营部主办伍长训练班第1期3个月的教学训练,而就在等待第2期开训的暑假里,徐松珍看到报纸上国立台湾大学和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的独立招生广告,徐松珍随军离乡的目的之一,就是出外念大学,此际不免心动,乃向赵飞昆团长透露心意,赵飞昆惜才,准其到台北应试。
徐松珍从小长于数学,从军担任政治干事,对于政治学科亦有心得,凭借着以前中学时代奠定的基础,徐松珍同时考取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数学系和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萨孟武教授。(李川济翻摄)
原本犹豫到哪一所学校就读,台大政治学系主任萨孟武在他口试时,问了他报考的情况,然后跟徐松珍说,读政治也需要用到数学,徐松珍也就决定到台大就学。赵飞昆让徐松珍以请长假的方式去念大学,维持一定收入,亦提供其金钱支持,徐松珍乃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全心一圆大学之梦。
徐松珍天性聪颖,在台大如鱼得水,在政治专业学术学习之外,他亦活跃于课外之爱国活动,既热衷于参加长风社及其话剧排演、广东同学会,还创立了救国歌咏团。
生活费的来源,原本主要依赖以前军中有限的积蓄和尚称丰厚的家庭教师所得,但在大三以后,因为出任广东同学会总干事,组织军中服务队前往金门劳军,社团工作繁重,没有时间打工,生活日窘,赵飞昆便写信给胡琏,请求给予徐松珍经济支援。
胡琏对于兵团子弟在台大就学,十分高兴,慷慨资助每月生活费新台币200元整直到大四毕业,而当时徐松珍每月伙食开销也不过30元。徐松珍得以安心经营大学生活,进而出任全国广东同学联谊会总干事,又在曾繁康教授指导下,以学士论文《五权宪法与三权宪法之比较研究》获得台大政治学系法学士,并且在第2届的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政治大考中,荣登榜首。
徐松珍台大学士论文手稿首页。(曾建元提供)
因为得到胡琏的资助,徐松珍经济上相对宽裕,便通过广东同学会的香港同学和印尼表叔,间接和家中取得联系,得知父亲徐丕卿因不愿随广东省保安13团投降,在解放军解放松口不久后即被捕,最后于民国40年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在徐松珍母校松江中学广场被公开处决,祖母为此伤心气绝。
父亲撒手人寰后,母亲和养姊妹相依为命,生活困顿,长期营养不良,徐松珍便通过海外辗转寄钱或猪油罐头等生活物品回家,家人亦以之接济亲友。此际也始知,徐松珍离家后,父亲惦记不已,一日到松口关帝庙求签,问徐松珍安危,得到灵签第54首,诗曰:「万人丛里逞英豪,便欲飞腾霄汉高,争奈承流风未便,青灯黄卷且勤劳」。父亲身后,母亲将签诗保留着,终于有机会转达与徐松珍,虽处乱世,用功读书还是徐松珍人生的去向。
徐松珍大学毕业后,同时考取预备军官训练班和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前者可分发至国防部担任政治研究员而以少校任用,但徐松珍因在校时为广东同学会会务,经常麻烦同为广东人的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郑彦棻,海外侨民又以广东人和客家人为大宗,所以为郑彦棻所延揽,到侨务委员会侨生辅导室工作,并负责主编《侨生通讯》周刊。
一年后,适逢台大开办法科研究所公法组(隔年45年改为政治学研究所),徐松珍想到关帝签诗的启示和父亲的期许,也就奋力一试,以榜首考取,侨委会不愿徐松珍离职,徐松珍也就继续全职在侨委会服务,直到47年9月,研三,因郑彦棻去职,自觉人情已还,也就辞去公职,接受傅启学教授指导,于民国49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从权力分立原则看中美两国政治制度》。
毕业当年,台大政治系出缺一名讲师,时有8名海内外应征者,竞争激烈,相持不下,徐松珍指导教授傅启学以栽培本系人才为由,力荐徐松珍留校任教,终于得到系主任雷崧生的支持而雀屏中选,然应聘时间已超过开学,徐松珍无法开课,台大任教的第一年竟变成坐领干薪的闲差。
毕业前,徐松珍曾接手经营台大附近瑠公圳对岸的侨生之家餐厅,他找了3个漂亮女生担任服务员,生意鼎沸,引起同行嫉妒,而向学校检举,指侨生之家的女服务员败坏风气,学校无奈,将侨生之家与衔接台大的渡桥拆除,学生来往交通不便,登门者日少,最后不敷成本,只好收摊,前后经营了三个月,负债累累。
为了还债,徐松珍便到雅礼补校教书,又到台北市立松山中学担任「国文」教师,结果出现了身兼3校教职的奇特现象。因徐宗珍没有家累,凡同事有事或必须应国军后备教召,就找徐松珍代课,所以徐松珍代过的课种极多,大学初中正课兼课加起来,一周有最多上32堂课的纪录。
最特别的是,他竟在「音乐」代课后抢了「音乐」老师的饭碗,原因是他把在军中教官兵快乐唱军歌的经验带到初中,对驯服青春期的学生,比教乐理的正科班老师更受欢迎,当年「音乐」教过的学生,就有后来在流行乐坛发光发热的欧阳菲菲和青山(张铁岳)。
徐松珍任教第2年,系主任换成彭明敏,彭明敏对于徐松珍原本要开设的「五权宪法」课有意见,就叫徐松珍改教「公文程式」,彭明敏1年后就卸主任职。其后徐松珍的教学研究,则以「市政学」、「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宪法」等课为主。
民国55年初,徐松珍到新竹县关西镇给摸骨师徐兴杰看命,徐兴杰断言徐松珍当年结婚、生子、置产,无一不言中,徐兴杰又说徐松珍一生福德双全,衣食无缺,有3次婚,最后言大限在85,如能平安一跳,则将可长命百岁以上。现徐松珍年已90,他自认是平日积善之福报。
徐松珍逐年升等,民国56年与傅启学、贺凌虚、陈文仁、张剑寒、胡佛等合著《中华民国监察院之研究》一书,由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燕京学社资助研究,台大法学院出版。该书对于监察院制度与运作实务大胆剖析与针砭,引起第一届监察院资深委员的极度反弹,而竟导致9年后,65年张剑寒出任第4届司法院大法官时遭到逼退,掀起一阵波澜。
63年,徐松珍因长期教授《市政学》「市政学」,对桃园地方发展和都市规画极有研究兴趣,看中桃园县杨梅镇的潜力,遂出而集资购3公顷地,计划在当地兴办专科学校,而后办校计划中辍,土地价格却随当地繁荣而水涨船高。
徐松珍也参与了一些房地产投资,从此经济大为改善。民国78年9月,徐松珍首度返乡探亲,母亲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已过世,亲族仍在,为身为国民党人家属而备受委屈。徐松珍为报答家乡亲友为其照顾父母与守护家园,将明德草堂旧居拆除,为家乡亲友起造楼房,这些资本多归功于桃园置产的成功。
徐松珍离家40年,无一日不思念着家人,他对家人的照顾,只差晨昏定省,犹如从未离开过家。自78年起,则每年均回松口居住,重温明德草堂里的朗朗书声,捡拾短暂童年里点点滴滴的回忆。
徐松珍在台大任教期间,胡琏于民国63年至66年也到台大历史学研究所旁听,跟随李守孔教授研究近现代史与宋史。一代名将,或许是想回头看清楚,这一生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大时代中度过;或许也在思索,后世将如何评价他所参与创造的中国现代史和台湾史。
徐松珍因胡琏远渡台湾,苟全性命,为家族留住生机,也在胡琏的资助下,在台大圆了大学梦。晚年的胡琏,也在台大校园一圆当年因家贫和乱世而未圆的大学梦。
(作者曾建元为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兼任副教授、邱荣举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退休教授)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