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遍,二舅加重了我的内心空虚
作者|菜头 出品|夹馍星人
经济下沉,生活无措,心理焦虑,我们太需要有分量的激励了。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适时而来,刷屏社交媒体。在这一夜一日之间,我们都是二舅的外甥,从他的身上感到了亲切,汲取了能量。
一个11分钟的记录式视频,为什么能成功?
从里子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残疾人二舅与命运的搏击,让事实底层和精神底层的人都获得共鸣,而后者尤为感到震撼,因为太虚弱。
崇拜与惭愧,同情与欣慰,温暖与伤感,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急于表达,迅速传播开来。
从面子看,这位up主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用电影术语来说,深谙类型叙事的规律。
从开头到递进到拔高,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作品紧紧抓住人物一生的几个重要节点,包括学业、入伍、爱情、养子、赡养,分别突显悲、勤、谜、善、孝几个特质,故事丰富,作品壮阔。
同时,把精致的叙述语言和网络梗巧妙结合,让人觉得高级又时新。
但如果过了那几分钟的震撼,再去推敲细节,或者和朋友探讨,会发现视频里有很多待商榷的地方。
它的核心主题还是把苦难当修炼,劝慰没有力量的大众,不要和外界反抗,而是多与内心和解。
二舅小时候被庸医伤害致残,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状况?庸医为什么不需要负责?当时还有没有补救的措施?
人的厄运或许是偶然的,但是导致厄运的原因,有时是必然的,需要让人反思的。
作为天才少年的二舅,在残疾后,为什么没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如果社会接纳力更强,救助体系更完善,他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生活。
养女宁宁,两次被人抛弃,在视频中一语带过,但背后其实是计划生育年代女婴的某种命运。
村子里只剩下几十位老人,二舅不得不和老母亲相依为命。视频渲染了他们在村子散步的浪漫,其实是农村边缘人生活的悲凉景象。
外婆在老了后,为了不拖累家人,企图自杀,让人想起日本电影《楢山节考》,那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
所以说,整个视频把主要精力放在叙述二舅的达观、向上精神,渲染他靠一门木工手艺活出了自己的价值。但是在这背后,有太多的沉重面,被遮掩了。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可以理解,毕竟故事有自己的主线,背景只不过是背景,可惜的是,这位up主却在有意地往宏观叙事上靠。
比如,对比二舅,反思自己时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时下,机遇真的有那么多吗?“饱满”的人生又该是什么样的人生?
从这个句子的描述看,他的确配不上二舅,因为在苦难面前,太苍白了。
而视频的结尾,引用了二舅抄在本子上的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式上的讲话,后来取名《愚公移山》发表。
通过这句话,一个关于二舅的微观叙事,顺利转向了宏大叙事,号召个体投身时代大潮,建功立业。
而此时的二舅,面目却变得模糊了,声量弱小了。
这就是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一些可探讨的点。它的确是优秀的,感动没有错,但最好看三遍,再问问自己得到了什么。
中国文化中有个核心词汇叫:看淡一切。
劝慰人,会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别计较那么多;丢了钱,会安慰自己“舍财免灾”;遇上恶人斗不过,会说“终有报应”……
总结起来就是,遇到问题,先诉诸于自己,当内心想开了,问题就不存在了。
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