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个吊打清北的中专生姜萍,我决定换个思路养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让孩子散发自己的独特光芒,照亮他前行的路。
作者 | 烟花三月
最近,17岁的中专女生姜萍的热度居高不下。
因为她在今年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以12名的好成绩成功入围决赛,是该比赛举办以来首位进入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在这次竞赛中,她与其他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选手同场竞技,充分展现了她的数学才华和实力。
难怪网友称她为“数学天才”。
姜萍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是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服装设计专业。
数学一直是她的兴趣所在,上了中专也没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在数学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她参加了这次全球性竞赛,并一举成名。
如今她在积极备考接下来的决赛。
在大部分家长的心目中,有一条教育鄙视链,按高低排列,依次是重点高中>普高>中专。
如果中考时,孩子的成绩不好,报了中专,那孩子的未来几乎等同于毁了。
事实真没有那么绝对。
成绩一时的好坏,真的决定不了孩子长长的一生。
就像姜萍,即便上的是中专,只要抓住兴趣,不懈努力,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没有无用的孩子
只有跑错赛道的天才
浙江的马宏达也曾是中考失意者,他选择了用技能改写自己的人生,走上了从“抹灰匠”到世界冠军的逆袭之路。
马宏达并没有因为踏入的是技师学院的大门而自暴自弃,而是怀揣着对梦想的渴望,在学习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毅然报名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选拔。
训练期间,他每天早早地来到了实训室,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手持工具,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
当他发现自己的技艺还不够精湛,需要更加努力地练习时,他放弃了休息时间,增加了训练量,甚至在夜深人静时还在实训室中挥汗如雨。
他的双手磨破了皮,但他从未抱怨过一句。
最终他凭借精湛的技艺、流畅的动作,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成功夺得了世界级比赛的金牌。
毕业后马宏达回到母校担任实习教师和世赛教练,将他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做出了贡献。
都说:“上帝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枝矮树枝。”
每个孩子都有一飞冲天的可能,关键是先找到属于他的那段矮树枝。
前不久,就读于广西某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2022级学生徐伟和李玉坤
获得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移动融媒体制作与应用》赛项(团体赛)一等奖。
中考时,他们俩人都因为成绩不佳没有考上高中,而选择上中职学校,成为了同班同学。
但二人没有因为进入职校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在自己的特长领域里不断汲取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比赛。
在备赛期间,徐伟全心全意投入训练。他除了上课时间外,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训练。
他积极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善于总结经验并反思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遇到的难点。
即使面临长时间的训练与压力,也从未有过抱怨与后悔。
李玉坤在备赛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毅力和决心。
她不仅用电脑反复练习,还用笔记本记录难点及解决方法。
她视每一次练习为正式比赛,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她从对比赛技巧一无所知的新手,迅速成长为能够高效完成比赛项目的选手。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选择正确的道路,比盲目地努力更为重要。”
努力很重要,道路的选择更重要。
将孩子放置在错误的环境中,不仅会阻碍他们展现出潜在的天赋和才能,还会使他们在不擅长的领域里挣扎前行,感受无尽的艰辛和挫败。
不怕起点低洼
就怕后劲不足
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其中一位名叫史双奎的学子格外引人注目。
他从中专生到高专,再到专升本,一路逆袭,最后成功上岸北大研究生!
回溯史双奎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坚韧与决心。
初中时期,他就立下了学医的志向。面对家庭压力和学习挑战,他选择从医学类中专起步,三年后升入大专深造。
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通过专升本考试,他成功考入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成为临床医学专业2021级新生。
在本科阶段,史双奎被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感染。
每当看到校园研究生光荣榜时,他心中的“北大梦”便开始生根发芽。
“为什么不能向自己的梦想冲击呢?”他这样问自己。
于是,他开始了全力以赴的备考之路。
图书馆、自习室、小花园……在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史双奎努力学习的身影。
如今,他已成功圆梦北大研究生,为自己的求学之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别因起点是个小山丘,就畏惧前方的巍峨山脉。
只要心怀梦想,勇敢前行,终能攀登至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巅峰。
还记得三年前,在演讲中自信满满地说出: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而引起不少争议的衡水中学毕业生张锡峰吗?
当年,他以674分的高分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今年的高考前夕,他又一次接受采访。
如今大三的他已与3年前判若两人,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青春昂扬、斗志满怀的样子。
他坦言此时的自己非常迷茫,对自己选择的计算机专业很后悔。
当初填志愿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在哪里,只是听说计算机专业赚钱就填了计算机。
真正学起来又发现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他讨厌写代码。
他还表示自己高中学够了不想再考研。
如今他正非常痛苦地找实习单位。
他说他现在的状态,就像卡皮巴拉(水豚)一样:“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事。”
曾经的张锡峰也是眼中有光的,如今却是满目空虚。
对比中专生无论是姜萍、马宏达、徐伟和李玉坤,还是史双奎,他们的起点虽低,但是从未放弃努力,同样可以收获灿烂的未来。
而那些考上名校后不再进取的孩子,会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
不怕孩子的起点低洼,就怕他们的后劲不足。
作为父母,如何根据孩子的独特性格和潜能,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成长道路,并为之提供一个能够深深扎根的沃土,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去做的课题。
1. 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
小姨家的表妹中考成绩并不理想,未能达到高中的录取线。
表妹想让中专学门技术,可是小姨和姨夫觉得那样丢人。于是就决定花重金,托关系将表妹送进了市里高中。
然而,进入高中后,表妹发现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学习节奏,她都显得力不从心。
父母的期望、学校的压力,让她倍感压抑,本来就垫底的成绩更是滑坡厉害。
渐渐地,表妹变得沉默寡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一见到试卷就浑身发抖,晚上还失眠,头发掉得厉害。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有期待,这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无法接受孩子的真实样子,非逼着孩子在不擅长的领域里死磕,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考不上高中,退而求其次也不错。
2.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天赋
两年前,浙江衢州的男孩龚正凭借在数学上的满分和总分562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被浙江理工大学录取,位列全省第二。
要知道,他可不是重点高中里的学霸。
回溯到五年前中考时,龚正的妈妈面临了一个重大的抉择:
是否让她的儿子选择中专这条道路。
龚正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的成绩一直不尽人意,特别是在英语和语文上,分数常常不及格。
尽管他在科学科目上表现优异,但中考的总分仅为450分,这使他无法进入当地的普通高中。
龚正的妈妈,作为一位重点高中的教师,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然而,面对儿子严重的偏科现象和中考的失利,她只能在无奈地叹息后做出积极调整。
在深入与儿子沟通后,她决定尊重龚正的意愿,支持他选择中专。
这个决定在当时可能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没想到,三年后龚正的华丽转身,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其实,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上大学,父母协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最好。
人生出彩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是用学习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爱好努力的人也同样值得被人认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去评判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都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擅长数学和科学,而有的孩子则可能更擅长艺术和音乐。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他们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们去追求我们认为的“成功”。
记住: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封面虽各不相同,但都值得被温柔地翻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