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来交通这个样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王轩尧

人工智能浪潮来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发展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步伐提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叠加人工智能技术,给交通出行注入无限可能。未来,得益于这些技术进步,人们的出行方式会有哪些新变化?近日于海口举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交通发展的新图景。

智能汽车丰富出行体验

你是否曾设想有这样一种百变座舱:在自动驾驶技术保障交通工具安全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自由切换聊天模式、睡眠模式、影院模式、游戏模式;舱内的空间可以自动变大、收缩或改变形状,以适用乘客的不同需求;智能应急变形座椅还能够在乘客遇到危险时,主动适应和保护乘客,提高安全性。

“高安全、多场景、高性价比,是目前单车智能驾驶的发展方向。”在此次大会上,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廉玉波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展望智能汽车的发展:未来汽车多功能的空间属性将会进一步放大,可以实现对生活、工作、休闲三大场景的自由变换,同时极大丰富乘客的智慧出行体验。

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底盘也迎来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再到智能底盘的技术变革。当下,智能底盘已成为推动汽车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技术之一。廉玉波说:“能源动力和行驶底盘技术的发展为智慧体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人车出行的交互体验更加舒适便捷且多元。”

“汽车的使用体验将超越传统的视、听、说范畴,扩展到嗅觉、感觉、驾驶辅助等多个维度,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智能舒适体验。”但廉玉波表示,这一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从车外空气到车内的气味变化及主动净化技术,就需攻克相应的传感器等技术难题。

“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座舱的空间设计更加注重用户的驾乘体验,出现了‘行政座舱’等新概念。展望未来,座舱空间将拓展出更多场景模式。”廉玉波分析,未来汽车研究将从人机工程深入到人因工程,从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出发,理解人与车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驾乘的愉悦感和舒适感。

飞行汽车能“飞”能“走”

你见过会“变身”成飞机的汽车吗?2022年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了全球首款载人级两座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工程样车。该车采用自主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操控座舱和自动驾驶底盘三个独立模块的分体式构型,可实现人员、货物空地转运无缝衔接。“飞行汽车将开启低空智能交通新时代。”项昌乐在大会上说。

自1917年诞生第一辆飞行汽车,飞行汽车已有百年历史。在初期探索阶段,汽车界就想给汽车装上翅膀飞起来,而航空界则想给飞机装上轮子跑起来。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与航空跨界融合发展,加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出现,使飞行汽车的落地应用具备了技术可行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针对广义的飞行汽车的方案已经超过700个,飞行汽车的发展处于“百花齐放”阶段。

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据项昌乐介绍,首先是面向大城市交通拥堵,可以通过立体交通拓展城市交通的空间,大幅度提高出行效率;其次是可搭载应急设备和物资,实现高效应急救援;第三是在无人机的航线上实现低空物流,如物资运输、外卖、生鲜、医疗等;最后是观光体验等商业服务。

“飞行汽车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热点和投资热点,但目前仍面临许多技术难点。”项昌乐认为,要根据复杂的场景和飞行汽车要执行的任务,来匹配优化汽车的构型和气动布局;而且要让飞行汽车成为在城市里遨游的交通运载工具,还得实现低噪声。

飞行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于能源动力和推进系统,能否长航时飞行,这是未来能真正安全进入市场的最关键问题。项昌乐指出,目前还缺乏适用于飞行汽车的200kW—600kW的混动系统,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热点。此外,还需要功率等级达到100kW—200kW、功率密度能达7kW—10kW/kg的专用航空飞行汽车推进电机,来满足飞行汽车的发展需求。

智能行驶技术也是保证飞行汽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飞行汽车能‘飞’能‘走’,通过智能人机交互、全域信息集成和陆空操纵融合,实现状态显示、安全检测以及试点模拟等功能,从而实现更为便捷的智能行驶。”项昌乐说。

实现绿色低碳是关键

未来交通有可能实现零碳排放吗?本次大会上,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对当下能源发展态势作出分析梳理:近些年,可再生能源和电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成本仍有降低的空间,锂电池的成本也有所下降。

2000年时,锂电池成本是2000美元/千瓦时,而到2020年已降至100美元/千瓦时,预计在今年或明年会降至50美元/千瓦时。朱棣文说:“即使有了低成本、高效的电网级电池和氢气技术,我们仍然需要紧凑的即用型能源来源。例如,煤炭、天然气或核裂变、核聚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能源系统的高效化仍然很关键。面向未来,廉玉波认为,电池的创新会围绕材料结构和管理系统,来实现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持续提升。他提出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宏观层面,可以利用车云大数据实现千万辆车型的精准监控;微观层面,可以通过智能传感等形式,实现电池状态无损的监测和诊断。”

“构建绿色能源网络,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单元的优势,推动车、风、光、储和充一体化协同发展,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廉玉波说。

实现绿色低碳目标,降低整车能耗是重要途径之一。廉玉波分析,低风阻设计方面,虽然行业已能实现整车风阻系数低于0.2,但如何运用先进技术进一步降低风阻,例如车轮的控制减阻技术、多变量条件下的协同气动优化技术等研究,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轮胎的滚阻方面,减少滚动阻力、提高耐磨性能同样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整车能量管理方面,开发天然和人工的新型制冷剂,实现高效热管理,以及通过数据和模型混合驱动的精细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未来的汽车,一方面将以动力、底盘、座舱为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共建绿色的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智能交通缓解交通拥堵,人与车的关系也将被重塑,构建出人以车为媒介,与道路、云平台、家庭等万物互联的全新场景。”廉玉波说,“最终将达成车更聪明、环境更绿色、人更享受的未来新图景。”

人工智能赋能交通新时代

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街道上,自动驾驶巴士、高速铁路井然有序,一切由智能系统精准导航;城市上空,共享飞行汽车、载人飞行器穿梭飞行,智慧交通网络有条不紊地运行。

回顾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燃油车时代的“人控制车”模式,已经过渡到电动汽车时代的“车辅助人”模式,如今正在向着“人监督车”的方向迈进,为智能交通筑牢底座。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工智能将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个方面重点赋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侯福深说。

据他分析,一方面,随着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应用到智能座舱上,可让人机交互由传统“执行式”语音助手向“陪伴式”多模态智能管家升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自然、丰富多元的驾乘体验。另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跃进式”技术路线,将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

廉玉波认为,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智慧交通体系,基于通信—感知—计算的融合,借助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可以形成超视野感知的预警能力,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

“交通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会加速智能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生活三大领域的拓展和融合。传统的机械工程与新兴的信息技术、材料技术、控制理论等多领域交叉渗透,将是未来交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廉玉波说。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7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