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岁月,他毅然投笔从戎,建国后主持查处开国第一大案

在我党的革命历史上,被誉为“红色教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杨秀峰,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1897年2月,他出生于河北迁安县杨家堡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就有机会阅读大量诗书和进步书刊。所以,从小他就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1911年,他考入滦州省立第三师范学堂,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大量进步文章,颇受启发。1916年夏,杨秀峰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的中国,外辱内乱,民族的安危令他十分担忧。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他从这一革命成功事例中,仿佛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从那以后,他更加奋发向上,博览群书,以从中来探寻救国救民之路。

图|时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杨秀峰同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杨秀峰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之后,杨秀峰继续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9年,杨秀峰赴法国留学,第二年在法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杨秀峰回到了祖国,先后在河北法商学院、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任教。在这期间,他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在学生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正确指出青年运动的方向。在课堂外,他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在平津地区文化教育界秘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 为了适应全国抗战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杨秀峰放弃繁华大都市的生活,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动员了一批爱国有志青年转入艰苦的农村地区,从一名知名学者,大学教授走上了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

他在这样巨大的人生转折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杨秀峰从开始就把党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自觉革命精神,他的革命行动在当时全国教育界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从那以后,杨秀峰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在冀西地区发动并依靠群众,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建立红色政权,在他的艰苦努力带领下,很快打开了冀西抗战的新局面。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里,携笔从戎的杨秀峰,久经战火考验,逐渐成长为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人,以他为首创建和指挥的冀西游击队,成为了当时太行山区的一支抗日劲旅。在地方工作中,他先后担任过冀南行署主任,中共冀南区党委常委,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作为冀西、冀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的杨秀峰,他始终模范的执行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他认识到认真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关系到革命斗争的胜败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里,杨秀峰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及政策观念,认真理解和执行了党的指示和政策,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这时,杨秀峰在工作中也显示出他那不同凡响的理政才能,同时,受得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好评。

图|抗战时期的杨秀峰同志

建国后,首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杨秀峰主持查处了开国第一大案。他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做人民的好公仆,这是杨秀锋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他最高尚的政治品格。

全国解放后,杨秀峰首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应当怎样为官,为官怎样待民,怎样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据史料记载:1949年夏天,河北各地遭受特大水灾,新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杨秀峰,不顾年高体弱,立即赶赴灾区,慰问灾民,积极组织力量救灾。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他跑遍了17个县,100多个重灾村庄。

1950年冬天,杨秀峰时常挂念着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区群众。他专程到河北涉县、阜平、遵化、迁西等地了解民情,进行调查研究。当见到革命老区许多群众生活仍然很困难,心里非常难过。调研回来后,他迅速将调研情况写成报告,呈报了党中央,受到了毛泽东和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国务院就此特拨出专款和物资,火速送到了革命老区,对老区人民表示慰问。

图|时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杨秀峰

50年代初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这次“三反”运动中,河北省委省政府根据群众检举揭发而暴露出来的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原天津专区专员张子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事实,中央决定成立以杨秀峰为主任的调查处理专案委员会,并会同天津市委对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进行认真调查和侦讯。这个建国后的第一大案,涉案人员都是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为革命而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员,当时, 中央和地方有好多人建议,念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可以将功赎罪,从轻发落。后经过专案组大量调查取证,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情况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了报告。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省会保定召开公审大会,公开审理刘青山、张子善这个建国后的第一大案。当时,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奉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令,判处两犯死刑,立即执行。

在刘、张特大贪污案中,杨秀峰和他的专案组成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严惩处清除了党内的腐败分子。这一大案的查处,使全党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也教育和挽救了一大批干部,对当时端正党风和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三反”运动中,也有不少单位对管理财务的同志捕风捉影,大都采取了“有枣没枣打三杆”的做法,由于打击面过大,有些地方也存在冤枉了一些勤奋为党工作的同志,结果打出了不少假“老虎”。当时搞得人们思想负担很重,在这种极“左”的政治气候下,杨秀峰果断提出,办案要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能乱怀疑好人。他这种对同志负责任的做法,使许多人深受感动,同时也消除了顾虑,能放开手脚大胆的开展本职工作。他每次在听取关于“三反”运动的情况汇报时,都反复强调一点,情况要核实准确,避免发生冤案,要实事求是的对待问题,才能搞好这场政治运动。

杨秀峰为人为官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很深的理论修养。他办事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然后果断决策,因此在处理问题时,总是令大家心悦诚服。

图|杨秀峰同志在批阅文件

1965年初,杨秀峰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亲自带队到全国多个地区,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当了解到一些企业内部组建了群众调解组织的情况后,他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有利于及时排除职工间的各类纠纷,又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又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于是,他亲自给国务院有关部门写信建议推广这种经验。他的这个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杨秀峰同志是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通过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大量调查和实践,深入总结研究了国家民主政治和社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为了国家的法治建设,他写下了许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论文和著作,为巩固人民政权,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语:展望百年奋斗路,扬帆启航新征程。今年欣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小编谨以此文深情缅怀为中国革命而不懈奋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该篇文章追忆老一辈革命家“红色教授”杨秀峰同志,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毅然投笔从戎,久经战火考验,今撰写此文以颂扬他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由于小编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图|1938年杨秀峰与夫人孙文淑在太行山合影

(本文参考资料《名人传奇》,文中配图,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