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木的故事 400歲台灣雲杉標本探索木材奧秘

图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推出「材?不材?-木的故事」与「爱之森」展览,展出数十种台湾树种木材标本、大型原木、逾400年树龄的台湾云杉圆盘木,探索木材生长与演化奥秘。

自然科学博物馆与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共同推出「材?不材?—木的故事」特展与「爱之森」展区;「木的故事」规划「材多识广」、「成材不成材」、「天生我材必有用」、「森罗万象」4大主题。

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焦传金今天告诉媒体表示,目前国内约98%以上采进口木材,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国家热带雨林,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破坏热带雨林不仅影响地球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藉特展倡议并呼吁减少使用进口木材,多使用「国有材」,让台湾为全球环境永续及气候变迁问题尽到责任。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森林产业组长张伟𫖮表示,减碳是全球目标,在特展中推广竹子应用,国产木竹材是最佳负碳资材,使用国产木竹材可将碳固定在产品中,又能减少运输的碳足迹,一举两得,对不伤害原始森林,具极大正面效益。

策展人、科博馆生物学组副研究员邱少婷与展示组研究助理张瀛之分享,树木扮演维系地球生态稳定平衡的重要角色;一般人会先联想生活中的经济木材应用,展览以「材」与「不材」不同视角认识木材,从生物学与演化观点探讨木的特性与多样性,以及树木在环境与生态上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