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馆推出曾侯乙编钟展 再现2千年前王者之音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推出「曾侯乙编钟」展示,再现2千年前王者之音。(陈淑芬摄)

有「东方乐器之王」美称的「曾侯乙编钟」,将在科博馆展出5年。(陈淑芬摄)

有「东方乐器之王」美称的「曾侯乙编钟」,5日在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由台湾国乐团演奏,再现「王者之音」。「曾侯乙编钟」是出土的2500年前乐器文物,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是东方最大乐器,展品是源自大陆湖北省博物馆的复制件,总重高达4400多公斤,敲击展现庄严典雅的金石之声,将在科博馆展示5年。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的王室后裔,编钟是西元前433年曾侯乙墓埋藏文物,上有铭文「曾侯乙作持」(曾国-侯爵-乙-持有),而命名为「曾侯乙编钟」,发掘出土后于大陆湖北省博物馆展示,属于大陆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在1997年购入原件复制件,曾于2015年在科博馆《鼎立三十》特展展出,5日起再现美音。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任陈济民表示,编钟是古代皇宫贵族才能欣赏到的乐音,有「王者之音」之称。「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全世界只有3套,经过验证,此套展品是最接近原件的复制件,并曾有专家认为展品的中音区音质,甚至比原件更好。

科博馆馆长孙维新表示,希望透过最新科技与古老文物的结合,让大众有更多元面向的收获。科博馆助理研究员陈叔倬指出,「曾侯乙编钟」在1978年墓葬挖掘时原样出土,钟架呈L字型,挂有编钟65件,最长面7.5公尺,最大钟高152公分、重204公斤;最小钟高20公分、重2.4公斤,铸造精美,是音乐发展的极高成就。

科博馆将安排系列编钟学习推广活动,安排编钟导览解说,每周假日限额开放观众体验编钟VR及小编钟科学演示等活动,并不定期邀请台湾国乐团前来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