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引领 医路向前丨老年人的“心”事这样应对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本次邀请到的专家为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曹爱爱,她将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与大家分享老年人该如何调节焦虑与抑郁的情绪。

在人生的金秋季节,老年人本应享受着岁月的宁静与安详,但往往,一些看不见的情绪波澜——焦虑与抑郁,却悄悄地在他们的生活中泛起涟漪。这些情绪问题,不同于年轻人常有的直接表达,它们更倾向于以躯体症状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周围的人难以察觉,也让老年人自己倍感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聊聊老年人焦虑与抑郁的那些“身体语言”,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当我们看到家中的老人突然变得坐立不安,眉头紧锁,仿佛心中藏有千斤重担,这可能就是焦虑在作祟。但焦虑并不总是以心情烦躁为唯一表现,它还会通过各种躯体症状来“说话”。比如,老人可能会频繁地说自己头痛、胸闷、心悸,甚至感觉喉咙被卡住了一样难受。这些看似是身体上的问题,实则是焦虑情绪在身体上的投射。此外,焦虑还会让老人的消化系统“罢工”,比如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晚上,他们可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者即使睡着了也极易惊醒。

相比之下,抑郁则更像是一位穿着隐形斗篷的访客,悄无声息地侵扰着老年人的生活。它不会大声宣告自己的到来,而是选择以一系列细微而持久的躯体变化作为信号。你可能发现,原本爱笑的奶奶变得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她的胃口变差了,体重在不经意间减轻,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晚上,她早早地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或者天还没亮就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更令人担忧的是,抑郁还会让老人感到全身不适,这里疼那里痛,但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大问题。

三、背后的故事:

为何焦虑与抑郁偏爱老年人?

老年人之所以更容易受到焦虑与抑郁的困扰,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困扰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都会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退休后的空虚感、丧偶或亲友离世的悲痛、经济上的不安全感等,都可能成为诱发焦虑与抑郁的导火索。此外,老年人不善于表达情绪,当他们在面对这些情绪问题时,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自己的不适。

面对老年人的焦虑与抑郁,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1. 倾听与陪伴: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不要轻视他们的“小毛病”,因为那可能是他们表达内心痛苦的方式。

2. 鼓励活动与交流:鼓励老人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八段锦、园艺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加社交机会,缓解孤独感。参加社区老年大学,学习一门技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鼓励老人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

3. 健康饮食与作息: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保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睡眠。这对改善情绪、增强体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老人的焦虑与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带他们就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医生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5.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作为家人,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老人克服焦虑与抑郁的困扰,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总之,老年人的焦虑与抑郁问题不容忽视。作为他们的亲人和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安享晚年、笑对人生。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张姗

图片 / 网络

制图 / 蔡嵩麟

1. “费德勒,你可以陪我打网球吗?”网坛传奇助力中国少年梦想起航

2. 11个国家的顶尖演出团队齐聚,呈现“指尖行走的世界”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