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社群独霸 赖侯抓不到眉角
(图/本报系资料照)
Meta的新社群媒体Threads只用5天就有超过1亿用户,总统参选人趋之若鹜,赖清德虽抢了头香,但柯文哲后发先至,粉丝数硬生生超越赖及侯友宜;而柯第一则贴文写着「这里应该还没有网军吧?」直戳网友笑点,比赖的「大家午安、这是ㄌㄨㄚˋ测试」、侯的「大家好,欢迎来这里跟侯友宜说说话」更有趣且能引发共鸣。
解构参选人抢进Threads的原因,第一,操作新社群,才能让年轻人觉得跟上时代,且能抢攻新闻话题与网路声量;第二,输人不输阵,大家都用,若是独漏,声势就有差;第三,多了和年轻族群互动的管道,可进一步了解其需求,也强化传输理念价值或政策,透过互动更可增加年轻粉丝黏着度。
为何柯在社群都能拔得头筹?柯在2014年选台北市长时,「我口说我心」的素人性格,敢讲、敢骂,明显区隔传统、保守与精算型的政治人物。而年轻人多是网路原生世代,柯P不论是市政i-Voting,再到各式网路影片、网红合体,早在市长任内便累积年轻族群的坚实基本盘,形成「柯P很会经营网路」的既定印象,当他使用新社群,纷丝当然会继续追随。
常穿西装的赖清德,年轻人认为他「偶包」较重,是传统政治人物,少了亲近性也较无趣;虽然近期在各式社群有不同种类影音,如「看见、赖清德」、「赖桑与我」、「赖桑去叼位」、「Lai Talk」等,但超过10万点阅的影片并不多。
为何如此?第一,赖以往并未深刻经营社群,选举时急就章的操作,这很容易让网友感觉到「目的性」太明显;第二,影片种类太多,反让人觉得是一个系列效果不好,才开辟另个系列,较难累积深刻印象;第三,赖的特质四平八稳,要在影片展现戏剧张力确实较困难。其实赖最大盲点不在影音操作的战术层面,而在民进党执政不力的整体结构性问题,结构盲点不解,要让年轻人喜欢还真不容易。
至于政治魅力较弱的侯,经营社群实属弱势,毕竟侯作为较无趣的政治人物,要强势圈粉确有一定难处,若刻意模仿柯的模式,风险更大。所以侯在影音操作上并无清晰路径,影片及粉丝量也少于赖、柯,这是他的困境。
侯既然出身基层、最了解基层,他可以从和民众互动的暖心故事切入影音,形塑人设魅力,毕竟他的亲和力最强;再来,侯的论述也应多设想爆点、金句,剪成短影音,才能强化渲染及扩散效果。最后,与党内流量大户的借力使力也属必要,一来相互拉擡,二则精进社群经营眉角。毕竟,能在此区块稳住局面、展现人设特质,年轻选票的开拓才更有机会。(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