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管理 土壤碳汇变黄金

台大生农学院长卢虎生认为,2050-2060年台湾人口虽可能减少300~500万人,届时释放出的多余农地,若能依照正瀚生技印制的FAO土壤再碳化工具书来操作,例如轮种牧草、玉米和豆科类作物,让有机物质回到土壤,台湾可能借由农、林地的「固碳」系统,就达到全岛净零碳排。

所谓「固碳」,王升阳表示,树木与植物行光合作用而获得葡萄糖,同时也把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细胞壁中,例如树木吸收4公斤二氧化碳、才能转化为1公斤的木材,但这样的「固碳」速度,远不及台湾钢铁、塑化产业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举例来说,台湾目前森林每年可吸收、固化的二氧化碳,大约是总排放量的7~8%,因此大家总是聚焦如何减少钢铁、塑化等行业的碳排放,而忽略了对森林与农地的积极管理,应该要同时兼顾「减排」与「固碳」。

如何用「科学方式」管理森林与农地,王升阳表示,第一要先分析森林的组成结构,现有林地必须适度进行汰换,用健康年轻的树木、替换掉固碳效率很低的老树。以台湾目前约200万公顷森林面积来看,除了近50万公顷的人工林与经济林之外,道路与工作机具可触达的林地约有15、16万公顷,因此大约有65万公顷的森林是可以进行汰换、协助固碳;而汰换的同时,要兼顾对原生林的保护。

第二,多种植生长快速、固碳能力强的树种,例如相思树、光蜡树、台湾榉;依照树种的不同,有些可能三、四十年就必须要再汰换。第三,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多使用再生能源,因为采集这类能源必须翻动土壤,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过,王升阳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森林都可以换算为碳汇、进行碳权交易,根据联合国的资料,1990年之后种下的树木仍处于高速生长期、固碳能力佳,才可以被计算为「碳汇」。台湾要建立碳汇、碳权的交易平台之前,必须先接轨国际的认证机制、培养相关人才,计算出林地的碳汇价值,借由大公司购买碳汇、带动相关交易风气,进而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入树林的种植,形成良性循环,未来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