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全文长 13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分三批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切实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工作任务包括五方面,一是建立科学教育统筹保障体系,成立学校科学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有特色的校本实施方案。二是加强科学类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三是强化实验探究教学,将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制作科学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手册,强化实践性教学要求,增加实验课比例。四是拓展科学活动资源,广泛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五是实施学生多元评价,重视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实验、探究实践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希望发展科技特色的学校都非常重视科学教育的实施,在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办学条件改善、课程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办学理念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明确办学教育理念

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科技特色校在教育理念上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作为办学育人目标,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技教育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技教育理念,其本质是科学教育质量升级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导向,强调项目式、探究式教学、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育人理念;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活动

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活动是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设置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业水平的社团、兴趣小组、俱乐部、暑期科学项目、发明挑战或游戏工作坊等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活动。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与学业表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学生成绩和科学态度产生显著的、长期的影响。

加强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利用

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等校外资源的优势,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与大学、科研机构紧密合作。设置与大学相衔接的课程,或与大学联合开发特色课程,或鼓励学生直接到大学里修读课程,打开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力。

各类科技场馆如科技馆、博物馆、科学中心、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场所都是可设计的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情境式、体验式的学习场景。研究表明,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学习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馆校结合”模式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真实可见的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范围,已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人民政协报》(2024年03月13日 第10版)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