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美丽印记 顺天收藏回家了

郑丽君(左)重建台湾艺术史的愿景感动了许照信(右),让顺天收藏终于踏上归乡路。(图/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顺天堂研发的科学中药广为人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创办人许鸿源秉持「药物医人身,文化治人心」的理念,一生默默收藏台湾艺术家的作品,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想为社会留下珍贵的文化资产。后人承继许鸿源那颗爱台湾的心,经过几十年的守护,终于将这批横跨百年的收藏从美国送回台湾,让台湾更好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许鸿源(左)倾毕生之力收藏画作,一心想为台湾留下珍贵的文化资产。图为画家李梅树所绘之〈许鸿源博士夫妇〉。(图/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顺天收藏是一个爱的故事」顺天美术馆馆长陈飞龙如此形容。收藏家许鸿源从爱惜艺术家的心出发,抱着要为台湾留下文化资产的理想,开始他的收藏行动。即使已在1991年过世,但他的梦想仍持续发酵,儿子许照信承继了父亲的遗愿,以家族之力守护作品。许鸿源有爱、许照信有心,成就了这段佳话。

一切都是因为爱

1953年顺天堂药厂创办人许鸿源收藏了好友廖继春的作品,开始了他的收藏行动。在廖继春鼓励下,许鸿源透过收藏来支持艺术家持续创作。1950年代五月画会发起人之一的郭东荣,赴日留学时,许鸿源便以购画来赞助,陆续收藏了十多幅作品。怀抱着尊重的心意,不论创作者的名气大或小,许鸿源收藏画作从不杀价,还会仔细记录收藏的细节,连与艺术家往返的书信他都细心珍藏。女儿许纯真回忆父亲,笑说他常常跑到师大看学生的展览,然后再偷拿妈妈的支票去跟学生买画。

从最初的疼惜、欣赏,事业逐渐有成后,许鸿源进一步思考「身为台湾人的一份子,我爱故乡,对台湾能有什么贡献?」因而决心尽他所能收集台湾画家的作品。1979年许鸿源开始有系统地以谢里法的著作《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为参考,将书上所列的艺术家都纳入收藏范畴。

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同时也是「顺天藏品归乡展」的策展人萧琼瑞解释,1950年代的台湾,大环境艰困、局势不稳,但许鸿源却在这样的时局就开始收藏。台湾公家的第一间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1983年才成立,许鸿源的民间收藏行动,整整比官方早了30年,补足许多官方典藏不到的缺憾。

国美馆举办「海外存珍:顺天美术馆藏品归乡展」,让民众看见台湾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凝聚大家爱这块土地的心。(图/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即使后来许鸿源移居美国,他仍一心挂念着家乡,当时许多旅美的年轻艺术家,例如梅丁衍、薛保瑕、许自贵等,都曾受到许鸿源以收藏作品的方式支持。如今这些艺术家们都在台湾的美术馆、艺术学院等任居要职,影响着台湾艺术的发展。而许鸿源的收藏,也让台湾社会得以窥见艺术家的艺术养成。

接续酝酿的梦想

许鸿源晚年得了癌症,更是把握仅剩的时光积极寻画。某日他在报纸上看到艺术家陈飞龙在长堤大学展览的报导。陈飞龙小时候居住在台南看守所附近,偶尔会在天亮前听到枪决的声响,扣连自己移居美国后听闻有关二二八事件、美丽岛运动等台湾社会运动的细节,以此为灵感创作了雕塑作品〈黎明时刻〉。对比追求自由民主的勇敢,抗争者在面对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内心仍会恐惧不安,陈飞龙以三张面目扭曲的脸孔,象征台湾曾有过的苦难。许鸿源受到作品里满溢着对台湾的关怀而感动,向陈飞龙表达收藏的想法,邀请他到顺天的汉方医药研究所详谈。

陈飞龙怔怔地看着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了收藏的作品,许鸿源一见如故地向陈飞龙分享自己的梦想,「这些都不是许家的财产,有一天要交回台湾。」他看着眼前这位插着鼻导管、拖着氧气瓶的老人,竟有如此宏愿,「他还没开口,我就已经走进他的梦里了。」

投缘的两人,成了忘年之交,许鸿源托陈飞龙替自己制作雕像,因为他想看着自己的梦想实现,陈飞龙向许鸿源承诺「会尽力帮忙完成你的梦想」。两人结识一年多后,许鸿源过世,夫人许林碖与儿子许照信承继许鸿源遗愿,有意在自家厂区兴建一座美术馆,陈飞龙自愿无偿协助张罗美术馆的兴建事宜,连隔间都是他亲手做的。1993年顺天美术馆在美国加州尔湾市成立,第一档展览便以「美丽岛上的新美术运动」为主题,将许鸿源的收藏展现在世人面前。

除了展示许鸿源的收藏,顺天美术馆也无偿替台湾艺术家举办展览,听闻许鸿源未了的心愿,艺术家们深受感动,甚至在展览结束后将作品捐出,像是廖修平、洪瑞麟、郑荣得的一些作品便是这样纳入顺天收藏,仿佛印证了许鸿源生前曾说:「我长眠了,但我还在做梦。」

顺天收藏的内容丰硕,包含超过一世纪的艺术家,成为完整台湾艺术史一块重要的拼图。(图/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乘着绿光,牵手回台

守护顺天收藏20多年,许照信和陈飞龙始终谨记着许鸿源的交代,「这不是我们的资产,等台湾情况比较好,你要拿回去台湾。」他们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时机,但始终没有结果。

直到2017年,因缘际会与当时的文化部长郑丽君接触,听闻她想推动重建台湾艺术史的文化政策。郑丽君的愿景打动了许照信他们,决定将顺天收藏捐给文化部,力挺郑丽君的理想。

为促成顺天收藏回台,郑丽君甚至自掏腰包前往美国拜访顺天美术馆,与许照信详谈收藏规画,并签署捐赠意向书。陈飞龙分享了一个小插曲,在结束整日的协商访谈后,一行人到长堤市的海边看夕阳,郑丽君说了一个绿光的传说:在夕阳西下最后一刹那的光是绿色的,看到绿光就能找到心里的幸福。引起大家满心期待,岂料突然一片乌云从中间遮住,大伙正担心看不到绿光的时候,没想到因为云层的关系,反而出现了两道绿光。陈飞龙笑说,「这是一个缘分,第一道绿光就是自己的幸福,第二道是对台湾人的幸福,因为绿光,郑部长就带着顺天收藏回家了。」

共创名为台湾历史的画

2019年在顺天收藏归乡的开箱记者会上,郑丽君说:「许博士早在40多年前,就为我们预约了一个重建的工程,有一天他的作品回乡,要来提醒我们这个国家,提醒我们要认识我们自己,拥有自己完整的记忆,才拥有我们自己的灵魂。」

经过一年的整理修复,负责托管顺天收藏的国立台湾美术馆(以下简称国美馆)举办了「海外存珍:顺天美术馆藏品归乡展」。策展人萧琼瑞表示,顺天收藏的内容丰硕,共有195位艺术家,从1871年的石川钦一郎到19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艺术家,横跨超过一世纪。依照艺术家的出生年份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1920年前出生的蓊郁、1921~1935的丰采、1936~1944的斐然,以及1945年以后出生的初炳。让民众跟着顺天收藏的脚步,走一趟时空的长廊,透过画作认识台湾的美术史,更看到台湾人如何在时代下生存。

为让观众感受许鸿源收藏面向的广度,萧琼瑞以每位艺术家至少展出一件作品为原则,再依艺术性及特殊性挑选,最后共展出200多件作品。像是第一展区里的廖继春,他运用红黄绿这些台湾民间如歌仔戏常出现的鲜艳色彩,以大胆的色彩语汇,捕捉春天来临的生机,画出了明丽而不俗艳的〈公园一隅〉。

又或是惜画如金,一生不卖画的李梅树,被许鸿源一再拜访,甚至准备治胃疾中药的诚心打动,不仅让许鸿源收藏三件作品,还为许鸿源夫妇画了肖像。萧琼瑞表示,自印象派以来,画家就参考照片来创作,但以不能画得像照片为原则;李梅树却打破成规,甚至比西方的照相写实主义还早了近十年。

不分族群、背景,在许鸿源眼中都是自己人。他收藏许多大陆来台画家的作品,例如笔名耳氏的陈庭诗,以台湾的甘蔗板创作版画〈日与夜/太阳与月亮〉,运用抽象的图腾及红黑金三种颜色,加上甘蔗板粗糙的纹路,让画面充满张力,「作品既现代又传统,既自然又有人文,表达一种宇宙撞击的强烈力量。」萧琼瑞解释。

顺天收藏跨越世代,充实了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第四展区里的艺术家出生于战后,见证了台湾政经发展,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使得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奔放不拘。例如,艺术家梅丁衍擅长以综合媒材创作具省思意味的作品,他在留美期间创作的〈为什么小提琴杀了琴师〉,将小提琴化作弓箭,让乐器变成武器,作品寓意深远。

对自我身分认同的思考,也成为新世代艺术家的创作素材。例如19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郑荣得,是居住美国的华侨二代,他的作品〈Pek-tio̍h,无路可退〉,画了一个戴着动物面具的年轻人,身上的黑衣绘着台湾民主国的黄虎旗,反映创作者对台湾历史的重新思考。透过艺术品能看到每个世代在乎的事情,萧琼瑞认为,台湾已进入足以称作「文艺复兴」的时代,要让艺术家成为历史的荣光以及文明的标志。借由顺天收藏的展示,让台湾民众回到共同的出发点,彼此的理解和接纳,让台湾进入一个文化重新凝聚的时代。

许鸿源为每件作品写下收藏小卡,并悉心保存相关剪报、书信等,留下珍贵的研究史料。(图/国立台湾美术馆提供)

把梦做大,让台湾更好

虽然海外存珍展因疫情的关系已经闭展,但国美馆建置了线上艺廊,将展览现场化为虚拟实境,透过网路就可以欣赏360度环景,还能点选作品解说。除此之外,国美馆也建置「台湾美术拼图顺天收藏」的网站,将顺天收藏数位化,民众可以上去查找艺术家、作品、文献等,让顺天收藏有更多的应用。

有了顺天收藏的抛砖引玉,矿工画家洪瑞麟的儿子洪钧雄,也主动请陈飞龙协助牵线,将父亲的作品捐赠文化部,目前国美馆正进行修复研究工作,预计明年举办相关的展览。

国美馆典藏组组长薛燕玲常会跟前辈画家的后人说,作品摆在家里只能自己欣赏,捐给国家就是属于全民的财产,让美术馆将作品展现到世人面前,艺术家与作品的影响力才能更为绵长。许照信形容顺天收藏回台湾,就像女儿找到好女婿,看着打包后空荡荡的典藏库,他说就像嫁女儿一样,有点舍不得,但想到她更好的将来,心里就替她欢喜。

这几年重建台湾美术史的文化工作以各种形式不断地展开,近年台湾陆续推出许多前辈艺术家作品的展览,诸如「不朽的青春 ─台湾美术再发现」、「经典再现─台府展现存作品展」,到顺天藏品归乡展等,都引起各方的关注与讨论。透过艺术家的创作回望历史,了解台湾曾走过的足迹,思考未来要往哪里去, 也许正是这个世代台湾人的显学。

本文作者:陈群芳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1.09》)

《台湾光华2021.09》